葉檀:中國股市假從何來? (圖)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先生認為,創業板將因為大量造假,在三年內崩潰。

不僅創業板,中國證券市場的造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頑疾,創業板由於造富效應明顯而受到了格外的關注。造假行為氾濫成災,將徹底摧毀證券市場發展中國高新技術、利用證券市場培育未來種子企業的目標。

造假一條龍誰來監管?

在公司上市之前就出現了一條龍造假的行為。

高新技術企業資質造假,高新技術企業泥沙俱下,一些偽技術披著高新企業的外衣瘋狂攫取市場資源。

成為政府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有實際的利益,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上。2008年4月14日,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下稱《認定辦法》),規定凡通過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其所得稅稅率可在3年內由25%減免至15%。同時,在「5+1地區」(五個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定期稅收優惠。

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中介機構成為顯赫的行業,他們比拚的是與科委的人脈關係。只要基本條件符合,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完美包裝。《時代週報》採訪的某高新企業中介公司收費標準如下:規模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收費2萬元;2000萬至1億元收費3萬元;1億元以上,收費4萬元。中介代理費之外的專利申請費、產品檢測以及其他費用另行計算。去年科技部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有一半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都以此手段通過認證。創業板上市公司與擬上市公司95%擁有高科技企業的光環,換句話說,以高新技術為上市拉分的中小板與創業板企業中可能有一半是偽高新企業。

在創業板上市只要符合條件,發審委就能通過。事實上,發審委的門檻更低,連明顯的學歷不符、研發資金不符都能闖關上市。

諮詢中介機構對市場數據造假,直接影響對細分市場佔有率的判斷。去年5月,中國首家香港上市現代諮詢顧問企業賽迪顧問被曝收費編造數據,捲入受到質疑的立思辰、網宿科技、新世紀、拓維信息、啟明信息、輝煌科技、久其軟體等多家公司IPO漩渦。

《理財週報》揭露四條賽迪「潛規則」:只要給10萬元就給你排名;從來不和客戶簽署法律連帶責任;多諮詢項目的費用支付條件都很優惠;無法提供數據來源、數據推理過程、數據調研工作底稿。而賽迪的「造假」模式很簡單。企業首先會問賽迪,可以給排名嗎;賽迪肯定說可以,並根據客戶要求出一份報告,掛在自己網站上公開銷售;賽迪通過這種手法逃避了法律連帶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賽迪顧問原為國家電子工業部計算機工業管理局信息處,在提供IPO數據諮詢服務的公司中,是業內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據賽迪顧問2009年報,自稱為創業板12家成功上市企業提供行業研究和募投可行性研究服務,在該領域市場佔有率20%以上,位居國內同行第一。

無論是高新企業認證造假還是諮詢中介數據造假,都與市場的資深江湖人士脫不了干係,他們或者曾任職相關部門,或者與相關部門交情深厚,而證監會發審委只要有數據,自己不揹負責任,照單全收。

再看證監會發審委,雖然在媒體的追究下否決了造假到極致的勝景山河的造假申請,卻放過了二次過會的淮油股份、萬昌股份等,使投資者大受其害。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披露,在剛剛成立的第十三屆主板發審委員名單中,有10名委員來自各大會計師事務所,6名來自各大律師事務所。這些中介機構的人員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利益鏈條,包括其自身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聯繫,包括其所承擔責任之輕,都無法令人信服。

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財務造假司空見慣,一些上市後業績大變臉的公司造假到讓人目瞠口呆的地步。常見的現象是補稅與虛增利潤,由於嚴厲的管制,上市之前大額補稅的現象有所減少,但利潤大跌的現象卻層出不窮。

根據年報,2010年創業板209家公司中有32家業績下滑,比例超過15%。其中,寶德股份淨利降幅達51.53%;朗科科技、恆信移動等5家公司降幅超過40%。而同樣的數據,深交所的說法要樂觀得多:2010 年,創業板公司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趨勢。營業收入增長超過100%公司有8 家;48 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其中東方日升增長率達到182.1%;淨利潤增長超過100%的公司有7 家,49 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其中向日葵增長率為165.6%。但一季報的數據加深了市場的擔憂,截至5月3日,現有的20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負增長的有47家,其中有9家公司一季度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50%,下滑幅度超過30%的累計有18家。真正實現淨利潤增幅3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只有99家,還不足半數。今年上市的56家創業板公司中,就有12家一季報淨利下滑。情況不容樂觀。

除了造假之外,資金使用效率低,一些根本不需要資金的輕資產企業上市,讓寶貴的資金被付之高閣。

根據深交所的報告,2010 年中小板新上市的204 家公司超募資金總額超過1,200 億元,從2010 年年報披露情況看,上述公司用超募資金歸還銀行借款約117.28 億元,補充流動資金約88.75 億元,上述兩項合計佔比17.13%;與主業相關項目投資約55.49 億元,佔比4.63%;總使用進度約為21.76%。而創業板 209 家上市公司IPO 融資金額達到1,618 億元,其中超募資金1,002 億元。截至4 月底,上市公司已安排使用超募資金315.6 億元,佔超募資金總額31.5%,其中用於與主業相關的直接項目投資和股權投資的比例接近60%,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通資金的比例超過30%。目前,63 家公司已安排使用的超募資金比例超過50%,15家公司超募資金已全部明確了使用計畫。

千億級的超募資金有70%、80%沒有使用,已經使用的部分效率如何有待觀察,大部分營收增長超過利潤增長,而一些超募的公司買樓買車買股票已蔚為大觀。

圈錢只爭朝夕

雖然許多公司不缺錢,但就證券市場總體而言,資金飢渴症十分明顯。上市與再融資成為市場的主議題。圈錢刻不容緩。

證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A股市場融資總額達到了1.03萬億元,較2009年的4609.54億元大幅增長123%,A股市場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大融資額的股票市場。2011年前五個月,WIND統計數據顯示,A股市場的首發、增發和配股共計募集資金達到了3625.4億元;公司債、可轉換債和可分離債共計募集資金則達到了758.7億元,證券市場融資累計已經達到了4384億元。除了首發融資略有減少之外,股票再融資和債券融資均出現了大幅增長,幅度分別達到了197%和235%,總融資增長幅度則達到了56%。

國企的重組併購,創業板的造富,都在發出一個聲音,再不融資,就太晚了。而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原因,除了規模擴張之外,經營性現金流下降不容忽視。雖然一些上市的中小板與創業板不缺錢,負債率低,但經營性現金流下降顯示了並不美妙的未來。

據2010 年報數據顯示,深交所上市公司各板塊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與上年同期相比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主板公司同比下降63.49%,披露年報的中小板公司同比增長5.6%,其中主要是由於寧波銀行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大幅增加,如剔除寧波銀行這一因素,中小板平均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同比下降43.3%。創業板公司平均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下降41.4%。

造假橫行、圈錢迫切、資金錯配,這是A股市場的三枚重型炸彈,引線卻未被納入管理,已經對投資者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傷害群體從個人投資者蔓延機構投資者。如果繼續下去,中國證券市場甚至整個金融市場將深受其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