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主編彭曉芸:開拓一種新的評論模式(圖)

發表:2011-03-02 06: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彭曉芸,出生在汕頭市潮陽區,是汕頭大學中文系2002屆畢業生,現任廣東省出版集團旗下《時代週報》評論部主編,是近年在內地新聞評論界聲名鵲起的一員女干將。10月中旬,她應邀回到母校,參加汕頭大學新聞學院與國際傳播促進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外媒介倫理學術研討會」。
「衝出去,衝出去」

彭曉芸中考時的作文獲得滿分,被推薦刊登在《汕頭日報》。高中畢業於汕頭市金山中學,老師們對她更是寄予厚望。然而,彭曉芸卻意外地因高考語文成績較低,沒能考上她的第一志願暨南大學新聞系,來到汕頭大學。

高考的失利並沒有給她留下什麼陰影,反而促使她反思應試教育的問題。她於碩士期間寫下一篇文章,發表於《南風窗》,題目就是《從「考試暴力」到國學院的距離》。

在汕大中文系,彭曉芸一直堅信自己的職業規劃只有兩條路:做個新聞人,或者做學術。但在當時,汕大畢業生進入一流媒體的機會並不多,許多媒體招聘往往只認可北大等一批北方院校,或者在中大、暨大等高校的學歷。

「在汕大讀本科的時候,很自卑啊。整天想著怎麼衝出去,衝出去……」

為了「衝出去」,她積極地尋找鍛練提升自己的機會。大二的時候,她於無意中看到《羊城晚報》校園版招募學生記者。她毛遂自薦,給晚報發去傳真,並獲得了錄用。當時的人們感到驚訝——晚報的招募其實還是針對廣州地區的,來自汕大的學生又能提供什麼樣的資訊?

而之後,彭曉芸寫了一系列報導大學動態、反思大學教育的文章,甚至一度被學校找去談話。但她堅持觀點,與領導們進行辯論,認為自己反思大學教育的文章並不影響汕大的形象。

大三寒假期間,她正式到《羊城晚報》實習。在體驗過日報新聞模式之後,彭曉芸感覺,那並不是自己最嚮往的工作方式。她結束了短暫的實習,辭去文學院院刊主編的職務,開始反思: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也許我還是迷戀于思想的拓進,」走在汕大的校道上,彭曉芸望著學校舊圖書館的方向說,「我還是想考研,爭取走做學問的方向。」


彭曉芸在書房中的照片(照片拍攝於2010年4月,彭曉芸提供)

試驗與冒險

2003年,彭曉芸考取了暨南大學研究生,主修中文系文藝學專業。讀研期間,彭曉芸在《南方日報》實習過。但問題依舊:「我不是一個好的實習生,依然對跑日常新聞沒有興趣。」她很快結束實習,繼續讀書的生活。

攻讀研究生的三年,彭曉芸有些「不務正業」——經常不上課,而是自己看書。她開始有意識地觀察媒體,甚至記錄一些節目被屏蔽的次數和時間,或者以消費者名義給市長熱線打電話,假裝什麼都不懂地追問為什麼花錢購買的產品不完整?

隨後,她獲得一個到廣州電視臺擔任正式獨立編導(非實習生)的機會。這次,她得到了滿意的鍛練和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從前期的選題策劃工作、拍攝鏡頭的設計、現場指揮調度,到後期剪輯、撰稿、配樂,她全程負責,收穫了全新的體驗。

彭曉芸開始確信,自己更喜歡深入挖掘一個題材背後的各類問題。畢業後,正是憑藉著這幾部獨立編導的片子,以及在一些媒體發表的評論文章,彭曉芸進入當年3月創刊的《南都週刊》,成為一名職業記者。三年的學術訓練,使得她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與一流的學者對話。她訪問過李澤厚、杜維明、顧彬等著名學者及漢學家,同時也參與封面話題的專題策劃採寫。

2008年,彭曉芸敬佩的「前輩」,時任《南都週刊》副總編輯的長平因敢言被撤職。失望之下,她在同年10月來到仍在籌備、11月才正式創刊的《時代週報》任編輯。憑著非凡的專題策劃和採寫能力,不到一年時間,她成為評論部的負責人,主持評論版面的改版設計和選題策劃。

兩次進入具全國性影響力的媒體,都恰逢其初創期,這樣的從業經歷大概少見於他人。「我的成長經歷不具普遍性,我是邊緣的新聞人,一直慚愧於沒怎麼到達現場,於是美其名曰思考型的記者」,彭曉芸如是說。

堅持新聞理念

作為評論部主編,彭曉芸要主持整個評論部的日常運作,策劃週報每期一次的時政熱點專題,有時候也參加寫作,為週報撰寫長篇社論。

她很早就開始關注維穩問題背後的隱患。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她發表文章《讓維穩壓力轉化為維護公民尊嚴的動力》。後來的文章《反低俗:保持中立性是政府最大的美德》直面國家權力與公民道德生活,影響不俗,對爭議中的政府權力範疇給出明確界定。10月份,她撰寫社論《將「變革」制度化需要和解的智慧》,對困頓敏感的時局再次提出建設性意見。

週報創刊近兩年,能夠從全國報業集團林立中突圍而出,與彭曉芸主持的評論部的工作密不可分。她與評論部的同仁們一直秉持著不偏激、不民粹、有建構的價值觀,撰寫和編輯著週報的評論。

這種堅持得到了學界和業界的普遍認可。著名傳播學者、中山大學特聘教授吳飛在其博客中是這樣評價的:「在彭曉芸的主持下,《時代週報》的評論版,已經成為平面媒體值得關注的動向。他們提出的‘深度評論’的理念,可能會對中國新聞評論的寫作,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期待新生力量

在寫作時評的同時,彭曉芸樂于思考中國傳媒的方向,反思媒體人的種種侷限。她發表了一系列的媒介批評文章,提出媒體人面臨著的變革。

對於媒體生態,她認為,良性的行業競爭以及同行的媒介批評,有利於防範媒體組織的官僚化和思維固化。她經常和很多其他報業同行一起討論問題,他們甚至覺得有必要形成媒體人的民間沙龍、行業協會。

「我不知道一些同行是否能夠理解我的批評和反思,如果他們把這種批評看作是攻擊某個報紙,那就錯了。我對《時代週報》本身也有批評,我覺得這是一個 ‘價值共同體’時代,而非‘組織共同體’時代,即價值觀一致的人,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聚合,而在一個固化的組織內部,其實未必是同一個報紙、集團的人,就天然地彼此認同。」

在汕大的研討會結束後,彭曉芸回到廣州,喜不自禁地在微博上發表讚賞之語:

「開始想,這所讓我曾經自卑的學校,如今如何讓人看到希望。原因無他:自由生長,體制外力量的介入,官僚化程度大大低於很多的重鎮名牌。這個路徑顯然是未來的方向,學術必須有自由的空氣,必須去行政化,否則,再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也經不起權力的蹂躪。」

在與汕大的師弟師妹們的交流會上,彭曉芸發言不多,卻特別強調一點:

「中國媒體在發展之中,媒體生態在產生許多變化,新生力量很可能在一些目前獲得一定自由空間的地方。他們現在未必引人注目,但不可忽視。」

2010年10月24日發稿



来源:大華網-草根播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