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電開發擴大化 老地質專家高聲反對(圖)

作者:章軻 發表:2011-02-26 22: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怒江,看中國配圖,圖片來自網路

「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向懸崖邊走去時,你能不叫他止步嗎?」昨天上午,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道一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坐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裡,徐道一和他的老同學、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孫文鵬顯得十分焦慮。這是兩位年過七旬的老專家,但說起怒江大規模水電開發的情況時,卻思維敏捷,條理清晰。

「如果不叫小孩子止步,那倒是反常了。」徐道一告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瞭解到水電部門計畫大規模開發怒江,「得知此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給中央寫信,說出自己的看法。」

「我們的意見都源於對斷裂構造、當地地震的瞭解與認識,是純學術性的。我們反映意見未受他人之托,純係我們的自覺自發行為。」孫文鵬說。

孫文鵬和徐道一隨後給記者一份他們寫給中央高層的信,記者注意到,除了兩位老專家,在信上簽名的還有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東旭、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調研員韓孟、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銘等。

兩位老專家告訴記者,信已經遞送出去了。這些年,兩位老專家已經向中央遞交了20多封建議信,其中一些獲得批示。

關鍵事實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報導,今年1月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關於怒江開發建設的前期論證,特別是設計、研究一直在做,到底怎麼推進目前雖無準確、成型的說法,但一定會開發怒江。

這是國家能源局首次就怒江開發明確表態。

此前在2004年,國家發改委曾向國務院報送了《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當時,國務院領導的批示是:「對這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有環保方面不同意見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慎重研究、科學決策。」怒江水電開發由此擱置。

不過,水電開發部門一直在推進「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的水電建設。今年1月13日,《中國能源報》稱,有關部門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推進黃河上游、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怒江、瀾滄江等流域的大型水電基地建設。

《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劃報告》當初的設想是:怒江干流將建13級水電大壩,全梯級總裝機容量2132萬千瓦,年發電量1029.6億千瓦時。

「近日我們專程前往怒江地區,實地考察了沿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壩址附近坑道、泥石流現場。」孫文鵬說,「我們的結論是:從怒江獨特複雜的地質背景(地震、地質大環境)、從本區地質災害的嚴重性,以及它們對梯級大水電站的可能影響來考慮,怒江上建壩的地質風險非同尋常。」

孫文鵬說,實際上,對於怒江地區具有地質脆弱及不穩定(新構造運動強烈、地區破裂程度高)的特殊性質、怒江斷裂帶為活動深大斷裂帶、怒江(雲南段)為斷裂河流,學界不少專家已有共識。

他們說,即使是那些制訂怒江梯級水電開發規劃的地質專家,對此也無異議,大家都承認怒江中下游地質構造複雜。怒江斷裂帶為整個河段的主要斷裂,是制約水電梯級壩址選擇、決定梯級電站安全的主要地質因素。「但我們感到,水電開發規劃的制訂者沒有對地質風險表現出足夠的警惕,對風險的評估仍側重於或停留在一個個壩址的孤立微觀評價上。」

孫文鵬和徐道一認為,如果關注全流域的安全大局,就不能不十分重視以下關鍵事實:怒江地區是新構造運動最強烈的地區,地震等級很高(為裡氏7∼8級區)且頻繁發生;這一地區還是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區;最近新構造運動加劇,地震、地質災害有明顯增強之勢;極端氣候、當代構造活動、地震的相互作用,導致重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在增大。

徐道一在掌握了大量的科研數據後發現,近200年,尤其是近60年來,中國西部(特別是西南地區)大地震頻繁發生,其中,1950年西藏東部8.6級特大巨震鄰近怒江,1976年雲南龍陵7.3級地震、1988年雲南瀾滄江7.4級地震、耿馬7.2級地震、1995年中緬交界7.3級地震、1996年雲南麗江7.0級地震發生在怒江或其附近地區。而在20世紀,雲南(包含怒江地區)地震活動正處於大地震的高發時期。

「我們認為,西南地區的大地震與雲南的強地震近100年來都在明顯增加,這是評價地區地質穩定性和地震趨勢不可忽視的事實。」徐道一說,迄今沒有看到有哪個地質或地震學家作出過21世紀怒江地區不會發生大地震(比過去幾十年發生的地震更大)的結論。

關於怒江兩岸是地質災害頻發區的問題,徐道一說,他們在考察中發現,從上游西藏境內的松塔水電站到中緬邊界附近的光坡水電站(除丙中洛引水式電站外),庫區都處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險地段。

徐道一提供給記者的1995年版的《中國地質災害分布圖》(原國家科委全國重大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編),已把從六庫到馬吉的怒江地段定為以泥石流為主的「重度發生地區」,怒江地區是潛在災害組合類型及致災危險性大的地區。

「我們很關心,這一重要的結論在有關部門(怒江水電開發)的規劃與報告中是否被提及?」徐道一說,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總面積14703平方公里,98%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滑坡、泥石流災害頻發。2010年8月18日該州貢山縣普拉底泥石流災害發生後,該州州委書記段躍慶曾表示,目前怒江州還有762個滑坡、泥石流點。

「第三個關鍵事實,就是當今全球處於地震、地質災害頻發期。」徐道一說,進入21世紀,全球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大地震、地質災害、氣象反常(極端氣候)的新時期,這一趨勢至今未減。近期全球發生的許多7~8級的大地震,包括2008年的汶川地震,都是全球新構造運動趨勢增強的表現。

記者注意到,有關怒江水電開發的爭論歷時已久,但孫文鵬和徐道一這樣核心部門的專家站出來,大膽提出關鍵事實,還是首次。

怒江地質問題特殊

「我們還要特別強調怒江地質問題的特殊性,因為怒江地震、地質災害的風險緣於它是罕見而獨特的地區。」孫文鵬對記者說。

衛星照片顯示,由於怒江斷裂帶在新構造運動活動區內活動最強、破碎最烈,在怒江上建梯級水電站,筑攔江大壩必然要橫跨斷裂破碎帶(或層間破碎帶),而怒江大斷裂是一條仍在活動的斷裂帶。據統計,在怒江流域的多數橫剖面上,都能見到怒江大斷裂和寬度在100米以上的大斷裂2∼3條,以及幾個至30多個的小破裂面,整個構造破碎帶的寬度在400∼1000米,其風險顯而易見。

怒江流域雨量充沛,在雨季特別是在6∼8月降雨集中。暴雨驟降在斷裂密佈、地層陡立而破碎的怒江兩岸,可形成大洪峰。

「怒江水電梯級開發可能加大地質災害風險。」孫文鵬和徐道一說,在怒江上建設梯級攔江大壩,必須充分瞭解怒江的上述特點和地質風險。

科學研究證實,地震的破壞不限於震中,其影響範圍除與地震強度有關外,還與地質構造的穩定性、地塊的完整性有關。孫文鵬和徐道一認為,對於怒江地區而言,即使是發生在較遠地區的大地震,也可能在本區引發意想不到的地質災難(如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

「因此,我們一定不能忽視沿江存在災害鏈的問題:氣象因素、地質因素、工程因素等多種因素往往糾結在一起形成災害鏈,放大災害的破壞作用。」徐道一說。

這種破壞作用到底是什麼?徐道一設想:

一個可能是,因一個大壩失事引起多個大壩的連續潰決。若其中一個水壩(特別是上游大壩)破損,數十億立方米攜帶大量泥石的江水(泥石流)沿著基本上筆直、狹窄、高坡度的怒江河谷直瀉而下,對下游的破壞將是毀滅性的。

另一個可能是,因水庫高壩蓄水引起的庫區岸坡不穩定,可能導致大面積滑坡。滑坡又可能造成很高的庫區湧浪,對大壩構成威脅,或形成堰塞體,對水利工程和沿江下游形成威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對於當前有關部門考慮怒江水電建設的地質風險問題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孫文鵬和徐道一還特別指出,目前我國在怒江水電開發的地質方面有幾個關鍵問題未回答。

兩位專家提供給記者的材料中,列舉了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在21世紀,特別是未來50年內,怒江雲南河段或附近地區是否可以排除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第二,在全球有沒有建在活動深大斷裂帶上的攔河大壩?如果怒江是獨一無二的,那麼現有的論證就顯得不充分;若有先例,則必須對國外具有類似地質條件的水電工程進行全面調研、充分論證,必要時進行試驗、模擬,以排除最壞的可能。

第三,未來幾十年內,怒江河段是否可以排除發生(舟曲特大泥流災害之類)特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第四,對可能的高風險是否準備好了應對措施?現有工程技術能否控制大地震、特大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及災害鏈的影響?

第五,在活躍的地質活動時期的深大斷裂帶內精心選擇的安全地帶,能否躲過四周脆弱地質劇烈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水電之爭仍將持續

在寫給高層的信中,專家們說:「任何堅固的鋼筋水泥大壩都阻止不了沿怒江深谷大斷裂的相對錯動,誰也制止不了沿怒江兩岸至今仍在發生的巨大的山崩、滑坡與泥石流。」

專家們指出,在活動深大斷裂、現今地震活動帶上建跨江高壩,人類尚缺成功的先例,人們不可過於迷信過去十幾年我國在建高壩、巨壩方面的技術成功。

「近年來發生的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災害已向我們發出警告,目前正處於特大地質災害、極端氣候的高發階段。」徐道一說,在沒有人為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的條件下,在21世紀上半葉,在怒江發生罕見的地質災害、地震的概率仍將相當高。

「將怒江地震與地質災害風險問題作為一個特殊重大問題提交更大範圍的討論,創造條件讓更多的學術機構和更多的專家參加調查、研究、討論。」兩位老專家建議,為了增加其科學性,有關領導、機構應當鼓勵不同意見在更大範圍與更高層面上得到充分的交流與爭鳴。在這幾項重要工作做完之前,禁止任何形式的「未批先建」的活動。

不過,對於這些專家的建議,另一些專家、水電開發機構和怒江當地的官員有自己的看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集團公司前總經理陸佑楣此前表示,怒江干流水量豐沛而穩定、河道落差大,進行水電開發具有地形地質條件好、移民少等優勢。只要在開發中重視環保問題,堅持科學的開發模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是可以實現雙贏的。

原水利電力部前總工程師潘家錚曾表示,在怒江適當建些水電站,改變不了洪水期江水咆哮奔騰的壯觀景象,改變不了怒江大峽谷有雪山、陡坡、草原、急流的瑰麗景觀,更不會使「三江」並流區的地質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喪失。

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前會長何耀華研究員曾表示,怒江十三級水電開發,每年可為全國創造價值342.3億元(電價0.35元/千瓦時,有效電量率90%),每年至少可增創國民生產總值5158億元(按每度電創造5元計);東部地區可減少火電投資850.7億元,每年節約標煤3705萬噸;此外,還能給怒江流域創造448250個長期就業機會,並帶動當地建材、交通等二三產業的發展。

記者2007年在雲南怒江沿線採訪時,曾巧遇怒江州州長侯新華。侯新華對記者表示,怒江州將堅定不移地建設國家級水電基地,實施「礦電經濟強州」戰略。

侯新華表示:「怒江人民有著脫貧致富的強烈願望,已經初步具備了改變家鄉面貌的能力,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剝奪我們建設新農村的權利。」

怒江州社會發展程度低、勞動者素質不高、經濟基礎薄弱,再加上欠投入、欠開發等因素,至今還徘徊在貧困線上。全州4縣(瀘水、蘭坪、福貢、貢山)無一例外地戴著「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

據侯新華介紹,2007年初,怒江州提出了「三大目標」:構建國家級水電基地、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打造「三江並流」怒江大峽谷知名旅遊品牌。

雲南怒江電網一位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怒江最具比較優勢的資源就是水電和礦產,「怒江需要發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充分開發利用這兩大優勢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根據《雲南省「十二五」水電新農村電氣化規劃》(評審稿)的構想,未來5年,雲南計畫新建水電站136座。

記者注意到,根據2011年國家能源工作會議精神,對水電建設的表述已由去年的「合理開發水電」轉變成今年的「要在保護生態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

「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在地質高風險地區盲目開發水電。」徐道一說。

在回答記者有關什麼是西南地區水電開發的最佳模式時,孫文鵬和徐道一表示,「都江堰式」的水電模式可取。

「都江堰式」與「高壩式」是兩類互補的不同水利工程模式。孫文鵬解釋說,「都江堰式」水利工程的基本特點是造價低,對技術、建材要求不高,建設週期短,抗地震能力超強,易於修復,有利於生態環境,長期效益好。

孫文鵬說,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建築攔江高壩,不積蓄大量江水,不人為大幅抬高江面,而是巧妙地利用當地的地形、地物特徵,把部分岷江水引向成都平原進行農業灌溉。由於這種水利工程沒有改變長期形成的地貌特徵,沒有大量蓄水,因此,即使遇到強大地震、山崩等地質災害,對其破壞也是局部性的,消除了因地震、地質災害引發,由大量蓄水傾瀉而造成的次生災害。

相關

「三江」並流

20世紀80年代,一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在一張衛星遙感地圖上發現,在東經98°~100°30′、北緯25°30′~29°的地區並行著三條永不乾涸奔騰的大江,這就是位於青藏高原南延至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之中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

三江並行而流在雲南境內約170餘公里,位於雲南省西部的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整個區域4萬平方公里。怒江與瀾滄江空中最短直線距離僅18.6公里,而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僅66.3公里。

由於三江並流地區特殊的地質構造,歐亞大陸最集中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人文資源、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觀使該地區成為獨特的世界奇觀。(章軻)

西部「跑馬圈水」

近些年來,在被稱為「中國水塔」的西部,水電建設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的項目地圖上顯示,到2005年,西部幾乎所有的江河都被大壩攔腰斬斷。岷江共六級梯級開發,紫坪鋪電站,裝機76萬千瓦,壩高156米,緊鄰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

在大渡河,整個流域規劃356座電站,在建規劃最大的瀑布溝電站,裝機容量330萬千瓦,僅次於三峽電站,壩高186米,估計移民15萬;

在雅礱江上將要修建21座大壩,已建成著名的二灘電站,正在做前期施工準備的錦屏一級是號稱目前亞洲同類型中最高的一個壩;

在瀾滄江,規劃了14級梯級開發,已建成的漫灣電站裝機容量125萬千瓦,目前是雲南最大的電站,壩高132米,淹沒6000多畝耕地、8000多畝林地;

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將要修建12座大壩,其中包括在世界自然遺產虎跳峽上游;嘉陵江上的大壩是17座;烏江10座。

怒江的原始生態流域相對保存完好,是我國目前西部地區不多的還沒有水壩的河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