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的消息終於到來

作者:劉洪波 發表:2010-11-19 09: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漲價的消息,終於不可阻擋。

前幾個月,綠豆漲價還有張悟本可以怪罪,大蒜漲價還有「游資炒作」可以歸責,奶製品漲價的消息還可以嚴辭闢謠。
現在,沒有什麼可以怪的,也沒有可以闢謠的,漲價已如水銀泄地,顧不得不喜歡聽壞消息的人敏感不敏感,就連統計局都不再堅持「沒有通貨膨脹」。

一個頗具意味的消息說,深圳過去是香港人購買便宜日用品的地方,現在已經倒過兒了,已經有深圳人到香港去「打醬油」了。這樣的消息,低眉憋氣的理解,是物價漲得太快了;揚眉吐氣的理解,深圳的生活水平終於超過香港了。

在所有的漲價中,水、電、油和天然氣的漲價,最為名正言順。市場鬧鬧油荒,水企哭哭窮困,消息播報一下「今冬天然氣緊缺」,就可以宣布 「漲價已成定局」。不止是漲得光明正大,永遠不擔心「查處」,漲價後還要留下活口:「仍未漲價到位」,「還有漲價空間」。這是告訴大家作好繼續漲價的準備。

有的東西,價格是有「形成機制」的,例如石油,直接漲就是了。有的,還沒有「漲價機制」,所以麻煩一點,要開個聽證會,但也不算麻煩,會上總能聽到絕大多數在表示非漲不可,那氣氛,不漲何止是不能賬算不過來,簡直就是不漲不足以維護公平正義,不漲不足以平民憤。

群情振動中,只有「發改委專家」自在消停,乃至堅持漲價可喜,「三高強國」:「物價漲5%,GDP漲10%,工資漲15%」,生活大好。物價和GDP,確實都高起來了。工資呢, 11月1日的《人民日報》上,全國總工會調查的數據是有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過工資。可這又算什麼呢,「三高強國」,缺一高固然不好,畢竟已經有兩高了,強國還是有譜的。而且「發改委專家」的工資以及講課費、出場費之類,每年大概也真能漲15%或者還不止。

漲價的風潮之外,徵稅在加緊步伐。海關對入境的iPad嚴格徵稅,4000塊錢的東西,徵稅1000元,商務部都覺得過火,認為有違加入WTO時計算機產品零關稅的承諾,海關說的是這樣囫圇著收,可以提高通關效率。

還有稅如箭在弦,就要開徵。例如車船稅,方案都搞好了,私車和社會車輛在60元至5400元之間,公共汽車則減免。多位人大代表異議,新華社也連發評論,指為加重民眾負擔、推出時機不當、公共汽車減免不公,但箭在弦上,那是不得不發的,大家老實「納稅光榮」吧。後面還有物業稅、環境稅正在醞釀,準備出籠。這些稅,都利於地方政府增加收入。地方政府在分稅制後吃了虧,弄出不少征地拆遷的過火事,實在需要擴大來源,怎麼辦呢?財政和稅務官員都在說中國稅負重是無稽之談,那麼只好勞煩幸福的民眾增迦納稅的光榮。

有很多數據可以證明,中國的稅負水平已經與那些擁有「從搖籃到墓地」的福利的國家相當。而且在中國,普通人在承擔稅負之外,還會承擔權力腐敗加給自己的開支。但實話說,錢確實還是很不夠的。為什麼不夠,看看辦公大廈的氣派,看看「三公消費」的鋪張,大致就有數了。《新世紀》週刊引用中國社科院榮譽學問委員何振一的話說,行政費用之高前所未有,「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大概在20%左右」。

轉頭看看世界,正可謂「風景這邊獨好」。新華社《國際先驅論壇》報導,經濟危機搞得歐盟暈頭轉向,想加稅,既怕選民惱火,又怕打擊投資,影響復甦。美國歐巴馬一直減稅,但不惠及富人,造成共和黨不滿,目前也準備妥協。印度提高了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以使60%的納稅人減少納稅,並使商品服務稅從20%降至 8%。在日本,菅直人剛提增加消費稅話題,反對黨炮火全開。

只有在我們這裡,人們能夠不漲工資,卻忍受普通商品的漲價,除此之外,還要接受基本生活物品的漲價,並且聆聽「漲得好」的教誨。同時準備掏更多的錢納稅,去負擔前所未有地高的行政成本,卻不必看到行政系統對民生困難的解決行動。這是何其優容的行政環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