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四元素說與東方的「陰陽五行」 (圖)


            

                      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

近年來國內有不少人倡導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內容(例如卜卦、風水、中醫)樹立為「東方科學」,以與被稱為「西方科學」的現代科學相對抗。「東方科學」的主要特色,就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的。「東方科學」在國際上沒能獲得承認的原因,據說是由於西方人理解不了陰陽五行。其實在西方歷史上,也曾經流行過類似陰陽五行的學說,統治西方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那就是源自古希臘哲學的四元素學說。這個思想體系非常精緻、巧妙而龐雜,其「博大精深」的程度絲毫不比陰陽五行說遜色。

這個思想可以一直追溯到西方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約公元前625~547),他是第一個嘗試完全用自然因素解釋自然現象的人,並提出了這麼一個大問題:物質歸根結底是由什麼構成的?他猜測宇宙萬物都是由同一種基本元素構成的,那就是水。

其他古希臘哲學家都跟著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分別給出自己的答案,連師生都會為此互相吵架,真正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例如泰勒斯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0~546)認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種不明確的無限物質。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約公元前585~525)則認為基本元素是氣,氣稀釋成了火,濃縮則成了風,風濃縮成了雲,雲濃縮成了水,水濃縮成了石頭,然後由這一切構成了萬物。那位留下了「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這一名言的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535~475)認為萬物由火而生,所以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恩培多克勒(約公元前490~430)對此來個兼容並包,綜合了前人的這些看法,再添加「土」,就有了水、氣、火、土四元素。特別看重幾何學的柏拉圖(公元前427~347)把四元素幾何化,認為組成它們的原子形狀分別是體現其性質的一種正多面體:火原子是最為銳利的正四面體,氣原子是幾乎讓人感覺不到的正八面體,水是像小球一樣滑溜的正二十面體,土是能夠堆砌起來的立方體。

正多面體共有5種,還剩下一種正十二面體沒有元素可與之對應,柏拉圖說它是神用來排列天空的星座的。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認為組成天體的元素與地球不同,是純粹的「以太」。多了這一第五元素,各種元素倒是可以和各種正多面體一一對應了。不過亞里士多德不像他的老師那樣痴迷幾何學,對這種做法並不感興趣。

亞里士多德把四元素學說發展成了一個能自圓其說的體系,看上去很迷人。例如,這個學說能解釋為何宇宙以地球為中心,井然有序:土最重,組成了地球的核心;水較輕,覆蓋在地球的表面;氣、火更輕,籠罩著地球或向上飄揚;以太最輕,位於天上,繞著地球運行。

亞里士多德認為,四種兩兩互相對立的原始性質才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冷-熱、干-濕。不同的元素是由這些性質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火是熱加干,氣是濕加熱,水是冷加濕,土是干加冷。因此元素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例如,把水加熱,水中的冷被熱取代,水就變成了氣。

四元素學說滲透進了西方傳統學術的各個方面,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370)據此提出的四體液學說。它認為人體有四種體液分別與四種元素相對應:由肝製造的血液(氣),肺製造的黏液(水),膽囊製造的黃膽汁(火)和脾製造的黑膽汁(土)。人之所以會生病,是由於四種體液失去了平衡所致,治病就是要讓體液恢復平衡,因此衍生出了放血、發汗、催吐、排泄等療法。西方傳統醫學用整體的觀念看待人體和疾病,主要用草藥入藥,認為不同的草藥有不同的冷-熱、干-濕屬性,可以藉助它們讓體液恢復平衡。處方往往同時用很多味草藥,講究不同草藥之間的相互搭配。這些觀念和做法都與中國傳統醫學很相似。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