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小鎮上的快樂華裔移民


小鎮海邊隨處可見海星。 華人移民到了加拿大,落戶小鎮的不多。很多人都擠在像溫哥華、多倫多這樣的大都市,在競爭中求生存。 

《加拿大都市報》記者來到溫哥華島的一些小鎮,感到生活的腳步似乎慢了很多。島上很多小鎮都靠海,居民們經常到海灘上散步。記者留意到,很多人都帶著狗。小鎮上有狗的家庭顯得比溫哥華多了很多。顯然,他們比大都市的人有時間。 

小鎮為家快樂多

石清一家從山東移民到加拿大,先在溫哥華生活了一段時間,然後到亞省小鎮Cremona落戶。他和太太在小鎮上開了一家餐館,賣的餃子很受歡迎,據說,鎮民到他們店吃過餃子後,就不願到別處吃了。6個餃子賣6.95元,超過1元錢一個。石清說,鎮上有三間餐館,他們是唯一的中餐館,也是最旺的一家。 

石清說,在小鎮上生活沒有壓力。「一天如果有四五十個人來,就夠生活的了。」他說。小鎮上的人口雖然只有400多人,但周圍還有一些散住的農民,鎮附近還住了一些石油工人,加起來人口就有1500到2000人。小鎮離卡加利40分鐘車程,卡加利來的遊客也會來吃飯。有十幾個卡加利的常客,幾乎每週末都會來吃飯。平時他們的店從上午11點半開到晚上8點,常常是到關門時客人還沒走完。週末,他們往往都很忙。

鄰居送給他們一個驚喜

在溫哥華的朋友,聽說他的餃子這麼好賣,非常羨慕。石清說,這裡沒有競爭,中餐是獨一家。他們也是用心去做,生意就越來越好,還交了很多朋友。他們的餃子,是全手工做的,自己擀皮,自己拌餡,不放味精,也不放嫩肉粉。半肉半素的餡,西人很喜歡,覺得健康。 

老食客們喜歡聚集在他家的餐館裡,餐館也成了社交場所。村裡的人都很熟。大家聊天、串門,很親熱,彼此沒有戒心。 

石清與太太有一次回中國3個星期,把餐館鑰匙交給一位鎮民,如果有什麼事,請他幫忙處理。等他們回來,發現餐館已被油漆一新,配的顏色非常協調,一看就是專業人士做的。問是誰幹的,沒人告訴他。鎮民們說:「想給你一個驚喜(Surprise)。」周圍農場的朋友,一直邀請石清夫婦倆到農場去玩,很多朋友他來沒來得及拜訪呢。 

「到鄰居家敲門,是不用預約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溫暖。」他很享受小鎮的生活。有時跟太太開玩笑,要把餐館賣了去大城市住,太太就跟他急。他們是再也不想離開小鎮了。

有人勸他競選鎮長 

更有意思的是,鎮民們對石清評價很高,不少人甚至跟他說,現在的鎮長(雖然是小鎮的領導,也被稱為市長)做得不好,你來競選吧。


石清知識面廣,平時喜歡和鎮民們談天說地,講古論今,他們認為他有水平。鎮民們很喜歡他,有一個退休的老警察,還免費幫他做個種菜的小棚。雖然做鎮長會是全新的體驗,但石清沒有興趣。他擔心沒有時間照顧餐館,他想過的是與世無爭的日子。 

房子不貴娛樂不缺 

Cremona 的購物消費與溫哥華差不多,但車的保險費低,醫療是免費的。住更是便宜。石清說,他和太太住的獨立屋,地是租的,房子是買的,每月只需花費275元。


大城市的人通常會認為小鎮生活無聊。石清說,一點也不會無聊。朋友多,經常在朋友家打牌聚會。冬天就出去滑雪。平時如果有空,他和太太就會去有農場的朋友家。有的農場有幾千畝,在那裡無拘無束。他們一起燒烤、喝酒、唱卡拉OK,玩得很痛快。即使是零下40度,他也會出去玩,「有雪胎嘛。」他說: 「即使是冬天,這裡也是陽光明媚,讓人心情很開朗。」


內陸的夢想家園

記者是在一位住在烈治文的朋友李女士家見到麥平、麥威凌夫婦的。他們把自己菜地裡種的碧綠鮮嫩的茴香、韭菜送給朋友。麥平是中國移民來的學者,麥威凌是加拿大西人、地質學家。麥平說,這些菜是在烈治文的菜地種的,他們在Christina Lakes小鎮也有菜地。

這一對快樂友善的長者是退休後相識結婚的,結婚後,麥威凌帶麥平去老家小城Grand Forks,這個小城有5000人口,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大都市的麥平一下子就喜歡了這個地方。「非常寧靜。」麥平說:「我生在上海,又在北京工作多年,移民加拿大又在溫哥華定居,按照加拿大人的說法:我是城市女孩(City Girl)。長期在大城市生活,很嚮往寧靜的田園生活。」


有湖有森林的地方

麥威凌看麥平這麼喜歡這個地方,就建議說:「我們在這裡建一個房子吧。」在離Grand Forks2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個Christina Lakes小鎮,麥威凌在這個小鎮有一塊地。他們找設計師、工程公司,花了兩年時間,建成了自己的度假家園。

為什麼要花那麼長時間?麥平說,雖然大家都認為加拿大人純樸,但有時候做事也跟中國人差不多。他們夫妻倆住在溫哥華,沒有太多時間看著施工,工程就拖得很慢。 

房子就在湖邊,景色優美,旁邊是森林。他們還建了石頭花園、石子鋪的小溪,小溪裡沒有水。與溫哥華生活有什麼區別?麥威凌說,太不同了,空氣新鮮,非常安靜。溫哥華太吵鬧,人多。但他也笑著承認,他們去了趟喧鬧的都市上海,回到溫哥華時,簡直覺得溫哥華像是沒人住的鬼城。李女士一家曾經去麥平夫婦的小鎮房子住過。李女士說,睡覺太舒服了,一覺醒來,就快中午了。

Christina Lakes小鎮在溫哥華與卡加利之間,屬於卑詩省。開車要6到7個小時。平時人口約1400多人,但到了夏季,很多人來旅遊度假,人口達到8000人。麥萍說,即使是在人多的夏季,因為地方大,也不顯得人多。小鎮有超市、餐館,吃東西也方便。如果願意開車到Grand Forks,那裡有三個中餐廳,還有更多的超市。 

小鎮童年快樂自在

麥威凌是在Grand Forks的農村長大的,上大學時才來到溫哥華。他一直告訴麥平,自己小時候是個窮孩子。但他們有幾公頃的田,還養了兩頭奶牛供全家喝牛奶,媽媽還用牛奶做乳酪。他們小時候,玩棒球、冰壺,還去打獵。那一帶有很多鹿,有時候會有鹿肉吃。麥平笑他:「你家這樣的情況,在中國會算作地主的。」 

她說,麥威凌小時候在農村,缺現金,不缺吃的。小時候,麥威凌很想離開那個地方,覺得太平淡,沒有機會。現在老了,回到家鄉,感覺寧靜而美好。現在,麥平夫婦幾個月住溫哥華,幾個月住Christina Lakes,覺得每天都在度假。 

他們也與鎮上的居民一起玩。覺得當地生活簡單,謀生不難。比如,一位女士,在5月到9月旅遊旺季時幫一家公司搞衛生,只工作這幾個月。她丈夫是木工,在旅遊季節買工藝品給遊客。他們生活無憂,還有錢旅遊。這個小鎮房價不高,20萬可以買很大的獨立屋。

麥平說,看到鎮上很多居民,冬天都不用工作,很悠閑。她去年在 Christina Lakes過的冬天,覺得很冷。她更喜歡那裡的夏天。

鎮上的很多人不喜歡大城市,他們嫌大都會太噪雜,犯罪率高,無安全感。有位老太太告訴麥平,她的女兒住在溫哥華,每次去探女兒時,她都會迷路,看看街道房屋都一樣,害得她的女兒到處找她。小鎮上房子各有特色,絕對沒有相同的房屋和街道。 

小鎮不是終點站 

小鎮生活可以很休閑,也可以充滿奮鬥的艱辛。喬先生20多年前移民加拿大後,在溫哥華半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去了亞省的一個小鎮,在那裡工作生活了20年,才退休回到溫哥華。

他從來沒認為那個寒冷的小鎮會是他一生想呆的地方。他一心想掙得足夠的錢,返回自己最愛的城市溫哥華。所以,在那個小鎮,他沒日沒夜地工作了很多年,很少休假。

回憶起那個小鎮,他說,小鎮接近北極,經常可以看到北極光。很多遊客會去旅行來看北極光,他經常看到並不覺得美,特別是在凌晨下班後回家的路上。小鎮冬天很冷,夏天很熱。當地的羊像中國的牛那麼大,烏鴉也比溫哥華的大一倍。小鎮生活單調,通常的娛樂是冬天打獵夏天釣魚。

餐館酒吧是市民們通常聚集的地方。喬先生後來就在小鎮上開了一間酒吧。因為附近有油田,主顧主要是油田的工人。他們工作很辛苦,花錢也爽快,常常喝得不醉不歡。 

喬先生通常需要深更半夜一個個將醉酒的客人送回家。如果客人在他的酒吧打架,他也有責任,所以經常需要冒險勸架。 

有一次,客人打架,一人將另一人打翻在地,還要用腳踹仰躺在地上人的肚子。喬先生怕出人命,奮力去勸架,卻被打斷手指,當時就露出了骨頭。好在及時去醫院,才保住手指。給他打工的女招待都是白人,一發工資,就會幾天不見人,花天酒地去了。喬先生只好自己頂上。幾天之後,錢花光了,女招待們又會回來上班。

由於冰天雪地裡要自己出去送餐,他的腿就落下了病根。一直掙錢一直投資,他才可以回到溫哥華退休。他說,溫哥華人多,競爭激烈,生存不易。如果當時不離開溫哥華,可能自己一直在打工,到老也無法退休。自己這樣的中等才能,英語不好,在溫哥華做生意可能會虧本,只有在小鎮才可以掙到錢。

安寧的小鎮生活

打電話給Catherine時,記者在她說話的聲音中感覺到她的自信。這與三年前她剛從溫哥華搬到小鎮時情況大不一樣。

Catherine在中國是搞研究的,有高級職稱。在溫哥華住了幾年後,隨家人遷到亞省南部的一個小鎮。剛去的兩年,她一直不喜歡這個小鎮,覺得生活非常枯燥,是個「鬼地方」。

冬天,小鎮非常冷,下雪的時候,零下50度的氣溫,讓她不敢離開家。溫哥華的郵箱,是放在家家戶戶門口,或是公寓樓下的。小鎮的郵箱,在幾個街區之外,放在一起。下雪天,Catherine甚至不能走出去取自家的信。 

剛去時,她一心想勸說家人重歸溫哥華。但她先生喜歡小鎮,她只好不情願地留下來。

這個小鎮,有油田、氣田,還有一個牛肉加工廠。房價比溫哥華低得多,40多萬元可以買到很大很新的房子。但日常消費品物價比溫哥華還高。居民大多靠油田、氣田生活,家境富裕。很多人住得舒適,在後院還放著遊艇和拖車。但一年前的經濟危機,油田、氣田裁員,很多人就開始賣房子。Catherine 說,小鎮及附近的村莊現在有15000人左右,但如果經濟危機持續,可能很快成為「鬼城」。小鎮上有一些移民,大多是難民,他們願意來小鎮,是因為在鎮上的牛肉加工廠工作不需要英文。

小鎮上的中國人有100戶左右,都是在牛肉加工廠打工的。 

因為無聊考餐館資格證 

好在Catherine家裡沒有經濟壓力,她不打工也可以。為了打發無聊的日子,她打算去小鎮上的一個學院學門課程。 

一去才發現,門門課程都要求12年級以上的英文,她做不到。只有一門課對英語沒要求,就是食品健康課程,於是她就選了這門課。 

同學都是餐館行業的,上課是對他們的必要培訓。同學們都很驚訝,她是為興趣來學的,而且自己付費。 

三個月後,她拿到了結業證書,憑此證書可以從事餐館行業。她當時並不知道可以拿這個證書有什麼用,她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做餐館。 

去年秋天,當地一位馬來西亞華人找到她,想跟她一起在學院開咖啡廳。她們見過一兩次面,對方知道Catherine有可以開餐館的證書,也對她印象好,認為能合作。她們於是成為拍檔,在校園裡做起生意來。

這個咖啡廳,是學校的服務設施,所以租金非常低,但要求她們為學生提供餐飲。學生不多,所以她們的生意只相當於打一份普通的工。但給 Catherine的感覺,卻非常不同。 

在溫哥華的幾年,一直在打工,她不知道每天上司會讓她做什麼。「自己開咖啡廳,每天都可以自己計畫,知道要做什麼,誰下了訂單,要怎樣安排。」她說:「不用別人告訴我做什麼。」 

在烹調上,她並不是一位好手,在家她只是做簡單的食物。咖啡廳對事物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做漢堡、三明治等簡單的西餐,她們還做中餐。 咕嚕肉、炸牛肉絲,用點醬料一拌,學生們就喜歡吃,學校對他們的工作很滿意。 

Catherine 說:「如果在溫哥華,我的廚藝根本無法跟別人競爭,但在小鎮,大家都覺得我們的咖啡廳不錯。」她和拍檔將咖啡廳佈置得很溫馨,校園外的人有時候也會來喝咖啡,還會在開派對時來找他們訂餐。 

讓Catherine更喜歡的是,學校把他們當成了員工,還為他們配了一間辦公室,用電腦上網、複印都是免費的,去學校的健身房、圖書館也是免費的。老師們也跟他們成了朋友。有的老師退休了,還專門回來看她們。

做義工輔導學生 

他們營業時間是早晨8點半到下午5點,工作不忙。早晨,Catherine和拍檔先在咖啡廳後面的草地上做早操,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 

下班後,拍檔去健身房,Catherine去學院的學習中心(Learning Centre)做義工。學習中心為學生輔導高中課程。她過去在那裡學習過,老師與她聊天後,發現她的數學物理程度相當高,就在很忙的情況下,讓一些學生找她解答問題。學完課程後,Catherine就在學習中心做義工,幫學生解答問題。有一次,一位學生問老師一個很難的關於極限的問題,老師一時答不出來,Catherine幫學生解答了。老師說:「你的數學比我好多了。」 

老師建議Catherine等待學校兼職教師的位置,一有空缺馬上申請。 

能將自己過去的知識用得上,讓Catherine很興奮。她對《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說:「在溫哥華,我對能在學院裡輔導學生連想都不敢想,也不可能與學院裡的老師成為朋友。而且,在溫哥華,我的英語也不會進步得這麼快。」 

Catherine 有空的時間,會參加社區的活動。過去總覺得沒話題,沒意思。開了咖啡廳後,她慢慢跟當地居民有了很多話題,而且當地人待人非常好。當她問什麼問題時,人家都會很詳細地解答。 

現在,她覺得下雪也不是問題了。像當地人一樣,她在冬天會把鏟雪工具放在車上,如果車被雪阻住了,就下來鏟雪,路上的人也會幫她。以後是不是回溫哥華,就看情況了。如果兒子到溫哥華上學或工作,或許她會回來,但她非常珍惜小鎮給她的寶貴經驗。「在這裡,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說。



来源:加國都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