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中國腐敗猖獗貧富差距拉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從經濟生活的表層看,現在最突出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突出。爆發性的環境危機在各地不斷發生,有些地方甚至不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另一個問題則是社會環境惡化,其中最嚴重的是尋租腐敗蔓延和貧富差距擴大。

從經濟生活的深層結構看,主要是內外兩個方面的失衡。內部失衡主要表現為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投資過度膨脹和消費在GDP中的份額不斷下降,使投資和消費的比例大大偏離了正常狀態。這樣就造成了諸如產能過剩、最終需求不足、群眾生活水平提高過慢、收入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

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現,則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的雙順差以及外匯存底的大量增加。這造成中國和貿易夥伴國之間的摩擦加劇,本國的貿易條件變差,出口產品賤賣,還搭上了我們自己的資源和環境。

經濟結構內外失衡的宏觀經濟後果是:貨幣供應過量、流動性氾濫、資產泡沫生成和通貨膨脹壓力增加,等等。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使形勢一度十分嚴峻。經過一年多來「擴需求,保增長」的巨大努力,雖然GDP增速回升,但是上述結構問題依然存在,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進一步追問原因,我們會發現,根源在於不徹底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在保持國有經濟原有地位和行政主導大體不變的條件下,實行了一系列變通性制度安排。這雖然造就了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但它們並沒有及時地被更加正式的法治體制和市場體制取代,而是逐漸固化為一種國家主導型的重商主義式體制。可以說,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步履維艱,結構失衡難以解決,尋租腐敗猖獗,貧富差距拉大,是這一體制的必然結果。

最令人憂慮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改革動力不足。一方面,一些從行政壟斷和權力尋租活動中得益的人們,為了維護其既得利益,既有可能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阻礙改革進程,也有可能假借「改革」的名義,強化行政權力的控制和腐敗尋租的空間。另一方面,一些改革前舊體制的支持者利用公眾對腐敗、貧富分化等的不滿情緒,用民粹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的言說轉移目標,把民眾的情緒引到反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上去。

於是,向我們再次提出中國向何處去——是向少數人專制和大眾貧困的舊體制復歸,還是走向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的大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金在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