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落後並不冤枉 北大清華確實已淪為二流


英國職業與教育調查公司QS近日公布了2010亞洲大學前200名排行榜,這份在業內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榜單引來中國網民的熱議。人們驚訝地發現,代表中國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兩所高校----北大和清華均未進前十。位列「榜眼」和「探花」之席的是中國香港的兩所大學,而日本以57所大學的絕對數量,稱霸於前200強。一時間,國內許多媒體驚呼:與中國香港、日本等地高校相比,北大、清華淪為亞洲二流!一些網友認為,此事多少有損中國人的臉面,但更多的網友則由此熱議中國高校與世界的差距。

英國職業與教育調查公司QS每年都會與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合辦全球大學排行榜,今年是第二次推出亞洲區大學排行榜。QS的排名包括學術同行的評價、畢業生僱主的評價、師生比例、論文被引用數量、師資和學生的國際化等幾項指標。

根據QS此次公布的亞洲高校排行榜,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居前三名,而北大、清華則分列第12和第16。儘管中國公眾對這份排名反應比較激烈,但實際上,與去年相比,北大、清華的綜合排名並沒有太大變化,一些指標甚至有所進步。2009年,北大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並列第10,而清華是第15,今年的排名只能說略有下降。

在QS的排名指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同行評價」(即接受QS調查的世界各高校數千名學者的評價),北大、清華在人文與藝術、生命科學與醫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IT與工程學全部5個學科中,均進入了前十。在人文藝術學科排名中,北京大學名列第二,清華大學名列第九;自然學科排名中,北京大學列第三,清華大學列第六。韓國《朝鮮日報》的報導認為,這表明在某些領域「北大和清華的進步非常明顯」。

《世界新聞報》記者在登陸QS公司的官方網站後,逐一對比了北大、清華與排在前十的其他亞洲高校在各項指標上的差距。結果發現,在最能反映一所高校國際聲譽的「同行評價」上,北大、清華的表現並不俗,分列第三(去年是第二)和第六(與去年相同);在畢業生僱主的評價上,北大、清華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分列第四(去年是第二)和第11(去年是第九)。

在西方調查者眼中,北大、清華與中國香港和日本等亞洲地區一流高校的真正差距在師生比例、學術能力和國際化程度上。其中,北大、清華的師生比例分列亞洲的第22、23名。如果說這個結果並不怎麼觸目驚心的話,那麼在論文援引量及國際化程度上,北大、清華則被日本、中國香港等地的高校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在論文援引量上,北大名列第74(去年是第82);清華大學則根本沒有進入前100名。在中國內地各高校中,倒是東北師範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的論文引用量分別排在了亞洲高校的第49和第60名。

眾所周知,被援引的論文,往往是那些高質量的原創性論文,北大、清華在這項指標上的落後,反映了這兩所高校在學術水平上的欠缺。

需要指出的是,在論文援引量這個指標上,北大、清華由於語言的原因的確處於不太有利的地位(中國香港、新加坡一些高校使用英語教學)。但即便拋開語言的因素,它們與日本一些高校也有著明顯的差距。根據QS的調查數據,就論文被援引量來說,日本的高校在亞洲高校中表現突出:除香港大學外,論文被援引量的前5所大學中有4所是日本大學,前10所中則有7所是日本大學。實際上,如果不是同樣因為語言的原因限制了其國際化水平的話,日本多所大學在今年排行榜中的名次還會上升。

至於師資的國際化,亞洲高校前10名中有9所是香港和新加坡的大學,而北大和清華則分列93和29名;在學生的國際化上,北大和清華的排名也比較靠後,分列55和41名。

世界上目前有多種大學排名,QS的排名並不能說明一切,但北大、清華並非世界一流高校這一點,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09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北大、清華甚至連前200都沒有進入。事實上,北大、清華缺席亞洲及世界排行榜單,反映的是中國高校建設的深層次問題。

今年4月,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直言「中國目前沒有世界一流大學」。他認為,「世界一流大學」主要有3個標準:一是有從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國際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響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三是培養出一大批為人類文明作出很大貢獻的優秀學生。而中國整個大學的軟環境建設,都沒法和國外一流大學比。中國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學相差「很遠,很遠」。

在今年5月初於南京召開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漢尼斯指出,當前中國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主要是在質量建設上。在過去的20─30年間,中國大學更注重的是學生數量的擴張,現在則已經到了重視質量的時候了。中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快則20年,慢則50年。

近些年,國外媒體常常驚嘆中國高校每年培養的博士生和出臺的論文數量之多。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早在2007年11月的一篇報導中便指出,1996年,中國每年培養的博士生只有5000名,而到了2006年,這個數字已上升到3.4萬名。照這個趨勢,中國在博士生培養數量上很快就會趕超美國。

但數量的劇增並未相應地帶來中國高校水平和質量的提升。美國《彭博商業週刊》不久前的一篇文章指出,「儘管外界一般相信,中國將繼續培訓出大量頂尖的工程師,但事實是,其教育系統並不能給學生在這個全球性商業世界中打好根基。大部分最優秀的學生都是赴美國的頂尖大學深造,因為他們在中國很難得到所需要的訓練。」

今年初,一名從耶魯大學畢業的中國人一次性向該校捐出888萬多美元,引發國內媒體一片熱議。有人指出,作為中國人,不去資助國內的希望小學或者國內高校,而去向本來就財大氣粗的國外名校捐款,實在有點難以理解。但這位捐款人給出的理由是:耶魯改變了他的一生。有中國網友感嘆:「一個中國的高考狀元,卻是耶魯改變了他的一生!這是不是中國大學的失敗?」

爭論北大、清華的排名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琢磨一下中國內地高校的差距在哪兒以及問題所在,也許能讓國人更加清醒。眾所周知,與國外一流高校鼓勵學生獨立、批評性思維相比,中國填鴨式教育的後果是,學生往往缺乏創新思維。更有甚者,由於內地高校擴張迅速,校園內浮躁之風盛行,上至教授、下至學生,論文抄襲現象並不鮮見。

實際上,上海交大2003年推出世界高校排名的初衷,正是為了找到中國高校與國外一流高校的差距,進而促進內地高校的發展。北大、清華為什麼連這個排名的前200名都擠不進去?該校研究人員曾指出,國內一些名校SCI論文數量與世界一流大學不相上下,但「原創指數」不高,在國際上引用率低,最終影響了其排名。

知恥近乎勇。清楚自身的不足,才有可能改進。正如《彭博商業週刊》的一篇文章所說,中國若要成為真正的大國,必須重塑其國際形象和推行教育改革。也許,當北大與清華,可以同美國的哈佛與耶魯、英國的牛津與劍橋比肩時,中國的軟實力才能與美國相媲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