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貨膨脹真相還能掩蓋多久?

發表:2010-02-21 23: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國家統計局近日陸續發布2010年1月份物價等經濟數據,我國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等都環比繼續上升,由於寬鬆流動性影響,我國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專家指出,環比仍延續上升的勢頭,從而預計貨幣政策未來5個月內仍將維持「偏緊」的格局。 2009年11月份以來的資源要素價格的改革,包括煤、電、油、運、水等公共服務資源的價格都在調整,同時境外的能源價格也處於高位,這導致生產者物價指數的上漲。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下,由於去年新增信貸大量投放,以及外資流入帶來的外匯佔款壓力,2008年末-2009年貨幣供應量快速擴張;隨著國內經濟迅速回升,貨幣流通速度將逐步回升,那麼2008年以來寬鬆貨幣對物價的影響將開始顯現。

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圍繞其成因的討論也日漸升溫。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中、上旬煤炭、鐵礦石、鋼材、銅和鋅上漲明顯,且漲幅高於去年12月同期水平,主要化工產品亦上漲明顯,只是漲幅有所回落,所有產品中,僅水泥、原油價格出現了小幅下跌。這些初步跡像似乎表明,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開始嚴重。

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10年1月28日報導,食品漲價潮已經在中國大陸顯現,食品飲料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加入「提價陣營」。而這是,會進一步推高 CPI指數。當2009年年底當光明乳業發出提價信號後,不僅是乳業,啤酒、白酒、飲料等多個行業,紛紛祭起漲價大旗。目前,漲價已經在食品飲料行業內成為共識,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提價陣營」。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的CPI指數構成中,它們佔比近40%。

對於漲價的原因,企業眾口一詞的說法是,成本。產品的原料成本,如糖價,從2009年開始便一直在上升,而石油、柴油價格的走高,則帶動了PPT(塑料) 價格和運費的上漲。 「每種原料的漲幅都在20%至30%」。光明乳業新聞發言人龔妍奇表示,原奶價格和運費的成本上升,是此前提價的主要原因。 「成本壓力在半年前已經出現。2009年,公司僅在物流一項的支出,就增加了10%。」不過,在國信證券分析師黃茂看來,原材料價格上漲只是一個藉口。 「現在,成本處於高位的公司很少,漲價,實質是利益驅動。」

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2009年11月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7%,這是自2008年2月以來的最快速度。
國際大米價格將從目前每噸638美元上漲63%,達到每噸1038美元。在美國,豬肉批發價格今年已上漲了27%。美國政府還預測,2010年牛奶價格將會上漲39%,而摩根大通的報告則預測,2010年食糖價格將上漲25%。包括大米、玉米、小麥等全球糧食價格近期出現快速上漲,引發了全球性通貨膨脹正在形成的擔憂。分析人士表示,由於需求回升、糧食減產、庫存降低和資本炒作等因素,國際糧價2010年還將繼續上漲。據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到2050年將從現在的68億增長到91億,糧食供應必須增長70%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求。

在中國,則由於食品漲價,中國家庭在採購食物上的開銷加大,在其他方面就相應減少,由此導致的消費下降應會給其他商品的價格帶來壓力。理論上來講,其他商品的降價趨勢應能充分抵消或說補償食品漲價的影響,如此一來通貨膨脹也就會被化為無形。但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理論世界,價格變化未必能自動地「此消彼漲」。不過,價格補償的確存在,而且有可能計算出剔除食品價格後商品及服務價格應該出現怎樣的降幅。由此經濟學家就可以衡量出食品價格上漲給消費指數的其他組成部分帶來了多大的降價壓力。在做這個測算時,人們注意到中國央行把整體通貨膨脹率的目標區間設為1%-3%之間。倘若貨幣政策真的和這一目標水平相適應的話,那麼在食品價格上漲21%的情況下,非食品價格必須出現非常顯著的下降才能使央行不脫離目標軌道。具體來講,非食品價格將需下降6%甚至更多,才能實現央行的通貨膨脹控制目標。

但現在的情勢是,多數非食品價格卻在上漲。

因此可以認為,這一現象表明中國的貨幣政策太過寬鬆,它是通貨膨脹背後的推手。人民幣估值偏低與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合力推動投資資本及投機熱錢加速湧入中國,造成了太多錢追逐太少商品和服務的局面。而中國政府顯然也未能通過加息、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嚴格限制放貸等措施來有效化解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造成形勢進一步惡化。

食品供應緊張掩蓋了貨幣政策導致的通貨膨脹上行壓力,正是貨幣政策將更多資金引出非食品商品及服務領域,並轉向食品。但是,食品供應問題只是掩蓋了貨幣政策對物價的上行壓力,它並非造成這種壓力的元凶,因為這種壓力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正是拜食品價格的反常激增所賜,通脹壓力沒能在非食品領域找到出口,食品價格的猛漲吸收了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的過度需求。這就是為什麼中國CPI數據令人感到擔心的原因。它表明,食品價格飆升時非食品價格非但沒有出現人們希望的抑制通脹或通縮的現象,反而也在加速上漲。如果中國金融部門再不大力調整當前的貨幣政策,那麼通貨膨脹顯然還將持續,並將向其他領域蔓延,即使食品價格「退燒」也不能阻止這個勢頭。

然而,某些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一再強調,現在只是「結構性物價上漲」而不是全面的「通貨膨脹」,或者「尚在可控範圍之內」等等。

官方媒體有稱:當前的價格上漲是結構性上漲,並不是價格全面上漲的嚴重通貨膨脹,並說價格總水平上漲壓力雖大,但有條件做到不出現嚴重通貨膨脹;中國未出現嚴重通貨膨脹。因為我國近年注重培育基礎供給能力,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供求總量關係呈基本平衡甚至存在局部產能過剩的狀況,如果調控及時、有效,由食品漲價引起全面物價上漲的可能性並不大,更有學者幫腔說,中國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中國並沒有出現過真正值得注意的通貨膨脹。

如此的一系列言論,都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

不容否認的事實是,隨著食品類物價上漲逐漸擴散到社會居住、醫療、交通、服務等其他各個行業通貨膨脹已經全面加劇,掩蓋通脹真相的「結構性物價上漲」煙霧再也無法矇蔽人們的親身感受。目前,中國的通脹究竟有多嚴重?對此,民間普遍不信任官方給出的CPI數據,認為中國實際的CPI數值遠比官方公布的高。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如果把商品房房價這一項加進去,我國的CPI實際數值可能達到20%以上。對此,中國民眾都有自己的親深感受,即當下的生活費用支出比原來要多至少兩位數。政府官員及其所謂專家,之所以不敢面對通貨膨脹現實,不僅是基於其代表著的統治集團或組織利益思考,更是擔心真相曝光會造成社會動亂。從歷史上看,數十來幾乎沒有從官方嘴裡說出過通貨膨脹無法控制,經濟崩潰在即的時候,因為那樣會使民眾陷入恐慌。其實,按照國際慣例,CPI指數超過3%,就出現通貨膨脹,超過5%,就算是嚴重的通貨膨脹。何況我國官方公布出的數據就已連續高達6%之上了。這一鐵的事實無法掩蓋。

其實物價一旦上漲,就很難跌回,不持續增漲就已經不錯了。
中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經有過一輪CPI超過12%的嚴重通貨膨脹,為此國家推出了考慮通貨膨脹率的保值儲蓄。此據金融資料顯示:1989年3月年利率是13.14%,通貨膨脹補貼率是13.64%,總名義利率是26.78%。那次通脹過後,物價穩定了幾年,但再也沒有回歸原價位。

2
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弗裡德曼說,通貨膨脹的實質是貨幣的發行增長,超過產品的增長。這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意味著政府正在對老百姓手裡的收入注水。今後的中國,隨著通貨高漲,貧富差距將越來越大,因為有錢人和赤貧者的權利、信息都不對稱,越是有錢就越容易獲取有利的投資優勢與信息,進而導致其更容易獲取利潤回報。

眼下,我們正處在一種「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實中:一面是弱勢群體深受住房、看病、上學新三座大山壓迫,生活窘迫,無能為計;一面是中國高檔購物中心過剩,被海外輿論稱之為中國奢侈品市場在「爆炸」。據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統計,2004年中國就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12%;美國高盛公司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費國。而商務部副部長於廣洲也曾做出類似的預測:到2014年中國將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對此,人們不僅要問: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然而,今天官方面對如此通貨膨脹,仍然遮遮掩掩。這種掩蓋不僅是對政府在控制物價方面失職的迴避,更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剝奪。其實這種剝奪的最大受害者是弱勢群體,而不是高官與富人。因為只有窮人才最經不起物價上漲的打擊,而高官、富人們依然在大肆揮霍浸透著勞動者血淚的奢侈品。

面對當權者如此掩蓋的通貨膨脹現實,工人、農民、普通職工、待崗者、低收入家庭等弱勢群體將何以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鳳凰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