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同時舉出華潤置地等多家香港上市公司,涉嫌在中國大陸大舉囤地或逾期不開發。
香港"明報"向電盈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盈科大衍地產發言人查詢,但未獲回應;華潤置地發言人則表示,公司有時間表,會按計畫進行開發,但不能事先透露。
"經濟半小時"節目1日披露,位於北京東三環長虹橋的繁華地段一塊土地,2006年由李澤楷旗下盈科大衍地產標得,至今閑置多年,沒有開發。
當年,盈大以人民幣5.1億元標得這塊面積4.6萬平方公尺的地皮,樓面地價每平方公尺1.3萬元。目前這個地段的住宅樓價每平方公尺(包括建築成本)高達3萬至5萬元。
節目指出,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這塊土地的開工日期為2006年9月20日,竣工日期是2008年3月31日。但3年多來,盈大沒有動土,至今仍是一個大坑。今年8月,盈大突然將土地以1.18億美元轉手賣給瑞安建業,盈大因此稅前獲利高達2.35億港元。
央視在節目中指出,中國處理閑置土地的政策是,1994年推出"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9年發布"閑置土地處置辦法",兩部法規均規定,"對超過出讓合同約定動工開發日期滿1年而尚未開發的,徵收土地閑置費;滿2年未動工開發的,將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中國國務院於2008年1月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重申土地閑置滿2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但大陸囤地現象仍愈演愈烈。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在央視節目中說,"企業之所以敢於大規模拿地和囤地,是基於利益驅動。而地方政府縱容這種囤地的行為,同樣也是利益驅動。"
明報引述分析人士說,大陸針對囤地的監管政策無法落實執行,原因在於政府與開發商的利益一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多半坐視開發商編造各種理由,逃避懲罰。
此外,"經濟半小時"節目記者還前往北京的大興17號土地,當地一片荒涼,毫無動工跡象。這塊土地在2007年12月由華潤集團旗下華潤置地標得,今年12月即將屆滿兩年的"收回期限"。節目質疑發展商恐無法在剩餘時間內動工。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