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爭相報導的,是走在紅地毯上的俊男美女,陣容空前龐大,顯示出近年來華語電影界少見的號召力。連一向不愛出席典禮的周潤發、周星馳等人,也都盛裝前往。遺憾的是,婚事剛剛曝光的劉德華沒有出現。更遺憾的是,更大牌的李安、侯孝賢等人蹤影未見。當然,主辦方也未必歡迎他們前來。總之,該來的都來了,不該來的一個都沒來。天底下的盛典,誰不希望有這麼完美的場面?
不過,人們總是忍不住多嘴地問:明星們來幹什麼?當然,是來頒獎和領獎的。看一看獲獎名單就知道,只要有作品的,無論好壞,基本上都能抱個獎盃回去。最佳故事片就有十部,優秀導演、男女演員等重要獎項都各有兩位,而且今年還新增了合拍片項目。優秀合拍片一下子就有四部獲獎,但凡普通觀眾知道一點的都沒放過。
然而,想要大牌明星去領獎的地方多了,他們如何選擇呢?說來簡單,不為名,就為利。換成行話說,要麼是為了藝術,要麼是為了市場。一個有影響的業界盛典,一般來說是名利雙收。偷懶的舉例當然是奧斯卡獎了,雖然它也左右搖擺,但基本上能立足於通俗文化,在藝術和市場之間找一個平衡。而歐洲的幾大電影獎,柏林、戛納、威尼斯等,未必能掙到市場,但是獲獎者在口碑方面還是有所斬獲。一個最簡單的測試是,看電影的人,基本上都能記住這幾個電影獎的主要獲獎影片和演員。但是華表獎很不一樣,過去的就不用說了,就是剛剛過去一天的本屆,有誰能說出十部優秀影片中的五部來?
好在最主要的贏家《集結號》和《梅蘭芳》,大家都還知道。但是,跟這些年來的中國大片一樣,它們實在引不起人們的多少敬意。大片元素的堆砌,宣傳推廣的忽悠,抱走大堆票房之後,什麼也沒有留下。這些電影需要這個獎嗎?從市場上說,它們該掙的錢已經掙了,而且還多掙了;從口碑上說,我覺得這種電影最好不要讓人再提起。
名不多,利更薄,明星們到底所來何求?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那麼還有更讓你好奇的事:一部《建國大業》,投入3000萬元,據說都沒用到演員身上,但是它召集了170多位職業演員參演,其中包括80多位一線明星。而且這些演員據說很多都是零片酬,包括成龍、劉德華等大牌都是主動請纓。
這是一部公益影片嗎?部分地,可以這樣說。如果是純公益,那也很好解釋,比如為災區捐款的演出,明星不僅不取酬,還要捐贈很多。但是電影公司已放出話來了,說這部電影的票房十分了得,5個億只是起步價。明星們分文不取,讓別人去掙大錢,天底下有這樣的事情?弄清楚了這其中的奧妙,華表獎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堂而皇之的答案是,今年是建國六十週年,大家都很高興,願意來獻個禮。獻禮也要有機會,《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就為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我相信有演員是這樣的,完全憑著對祖國的一腔熱情,硬要擠進這部電影裡。但是別告訴我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北京《青年週末》的記者顯然也是這樣看的,所以就跑去刨根問底,發現其中既有韓三平的個人魅力,也有規模效應中的從眾心理,更認為,韓三平的業界號召力是一個關鍵:"如果不來演,以後電影不給排好檔期。"
我不知道韓三平為人是不是這樣霸道,但是我相信中國電影市場的體制就是如此。在這個不夠"很好"的體制後面,是大好的市場。這個金礦已經很誘人,但是它才剛剛開始被挖掘。
電影市場的改革遠遠未到深水區,但是令境外藝人羨慕的錦繡前程已經顯現。不少人從中嘗到了甜頭,更大的誘惑實難拒絕。這13億人口擺在那裡,而讓他們看什麼電影,就那麼些人說了算。從眼下的暑期票房看,完全配得上爛片稱號的《大內密探靈靈狗》也能賺得盆滿缽滿,而非常不完美的《非常完美》、竊聽《無間道》的《竊聽風雲》等等,個個都沒有少掙。
具有壟斷性質的巨大市場,不要說讓明星們來免費站個臺,沒有尋租腐敗案發生,就已經萬幸了--假如你非要認為演藝圈流傳的潛規則不算腐敗的話。它的嚴重後果是,藝術和市場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好電影。
最後,讀者需要去網路上搜索一下中國電影華表獎。百度百科的介紹是:"每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其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是中國電影政府獎,體現了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