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還是不歸 讓人痛苦的抉擇 (圖)


打開多倫多華人網站的二手交易版塊,映入眼帘的字眼就是"回流急售"、"舉家回流"、"畢業回國"......眼下西方世界正遭遇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的襲擊,"回流"成了從去年到現在的熱門詞彙。

在這個夏天,夕子身邊的一些朋友,有大學剛剛畢業的、也有三年"移民監"坐滿拿到國籍的、還有移民申請終於批下來的;大家湊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下一步,究竟是海歸還是海不歸?尤其是在這個經濟不甚景氣的年份,回國就業的吸引力陡然增加不少。

可以說,在幾年之前,這個問題沒多大探討的空間;留下或者離開,視乎個人情況所定,簡單商量一下基本就會作出決定。可是近幾年,有關海歸回國的負面新聞比比皆是,讓人擔心是不是我們在國外生活太久變得太"單純",這肥嘟嘟的待宰羔羊回去,不定會被殺得多麼片甲不留。而且出國深造的學子數量增長驚人,隨便甩出來就是一個MBA或者什麼專業的MASTER,以往鑲金邊的學歷也不再吃香,海歸變海帶,海帶變海參;鬱鬱不得志,完全失去了回國的意義。

如果不回國呢,又擔心在這個洋人的天下裡,無法出類拔萃,嶄露頭角;與其碌碌無為地做一個小僱員,還不如回去以後大展拳腳,闖出一番天地來。而且周圍的風言風語太多,常見觀點有兩種:一是庸俗愛國論,常見愛國主義報紙類,說某某放棄導師的懇切挽留,對百萬年薪毫不動心,毅然回國;另一種是庸俗的攀比,常見於鄰里,見到鄰居家的孩子學成回國,便開始傳播:瞧那孩子多沒出息,別的留學生都在海外發大財,他卻灰溜溜回國。

我不敢說絕對沒有人是因為愛國或混不下去才回國,但就我視野所及,非常罕見。在沒有戰爭的正常年代,多數生活在外的人都是經濟動物,他們考慮是否回國的因素以個人前途為主,具體來說就是經濟收入。回不回國跟愛不愛國沒有任何關聯。

我願意留下--女性的海不歸比例最大

臨來加拿大之前在一個久居北美的朋友家小聚,就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在北美,女性的生存和適應能力要高於男性。在調查中有這樣的發現,中國留學生的性別比例失調,男多女少,一些留學生的聯誼活動中,經常出現幾個男生狂追一個女生的滑稽景象。由於女性適應新語言、新文化、新環境的能力普遍高於男性,她們在求職和擇偶上往往有更廣闊的空間。再加上西方有尊重女性的傳統,這使得女留學生的海外經歷普遍優越於男生。

在回流的態度和意見上,一般來說,男主人想回去,女主人則想留下。

在一家兩個人都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若干年後,兩個人在事業上都想有所突破。可是就職於本地的洋人公司,也難免遭遇一些辦公室政治,尤其是對於英語不是母語的第一代移民。除此之外,和同事之間的溝通也會有一些困難產生。午餐時間,大家一起就餐,會討論一些生活文化的話題。一群男同事針對昨晚的冰球比賽聊得熱火朝天;而在一旁的女同事則對昨晚的電視選秀節目大談特談。如果你的上司或同事在工作中借用這些大眾文化的素材,那麼,即便你的英語不帶一絲外國口音,你溝通起來依然會隔靴搔痒,更別說管理別人了。如果對於下班後電視定在36頻道、電腦打開主頁是中文網路電視的一些人來說,最輕鬆的午餐時間,反而是最難熬的尷尬時間。對於女性來說,總能找到一些私密的共同話題來聊;可是對於男性來說,因為天性使然,不太會這樣扎堆,"橄欖球"碰上"乒乓球",往往會不歡而散。

女性會有"小女人心理",滿足於衣食無憂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但是對男人來說,所謂的幸福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有一些無形的指標,比如是否受到尊重。不少海外華人為了在北美生存,放棄了原來的專業和愛好,轉向工科等實用性專業,待事業有成,反而會產生中年危機,後悔自己沒有追求年輕時的夢想。這種背景下,國內的日新月異以及由此產生的機會如同海市蜃樓,一方面撞擊他們的歸屬感,另一方面重新啟動他們的美夢。另外,男人會抱怨北美的生活乏味得可以,人人都模式化生活,上班下班,也不太會經常跑到朋友家串門,基本沒什麼"精彩"的休閑生活可言。而站在女人的角度,這是家庭的不穩定因素,必須消除在襁褓之中。所以,一些妻子反對丈夫回國發展,不是因為對祖國沒有感情,而是她們更眷戀穩定的生活。

然決定海歸,就要盡量融入本土環境--企業家高管談海歸

近日,美國一家高管評估機構--羅盛諮詢公司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從美國回流中國的人才,生存率不高於50%,有相當一批經理人在加入企業6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選擇了離開。

劉先生是國內一家知名電信公司的部門經理,他部門裡就有不少海歸人士。這次到多倫多出差,就這個話題,他也談了不少在他眼中海歸人士的落差。

劉先生說,海歸在國內的心理落差主要是期望值的問題。譬如說,一個海歸人士在國外已經工作了十年,在技術部門做技術負責人工作,同時自己有很多專利,所以他希望能夠回國,能夠帶來很多技術,讓企業的技術成功,這是他的期望值。回過頭來在這裡開展工作,的確在技術上給企業帶來很多先進的技術,公司也準備將他升職到管理層。

但是這樣一來,看出不少問題,首先就是與下屬的關係上,他很難跟下屬打成一片,中國的同事有時候下班以後一起聚餐,上班比較嚴肅,下班大家聚個餐,能夠活躍一下上下級的氣氛,還能更加激勵下屬的工作熱情。但是,這個海歸人士也許在美國呆得時間長了,更注重下班時間歸自己,要回去陪他的太太和孩子,並沒有花很多業餘時間陪他的員工,給人一種不可接近的冷漠感。還是這個海歸,前段時間有一個重要的客戶來訪,一些高層管理人士要一起坐下來陪客戶吃飯,客戶很熱情要喝酒,海歸人士說我不能喝酒,很生硬的拒絕了,老闆說這樣不行,在中國要搞客戶關係,要和客戶喝酒,場面一時有些尷尬。第二天,這個海歸先生訴苦說,覺得自己的價值並不在陪客喝酒上,而是用心工作上面。但是在國內職場中,不僅要懂技術會管理還要用中國市場的套路跟客戶搞好關係。

劉先生有個朋友是一家國企的總經理,那位經理說,現在很流行請海歸,他所處的行業圈子以及競爭對手公司裡都聘請了一些海歸人士,這讓他覺得公司裡有一兩個海歸是一種時髦的表現,所以他也隨大流招聘了兩個海歸。但是發現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可調和的問題,現在他有些為難,是繼續留住這些海歸還是放手呢?

最後劉先生對夕子講了一下他的個人經歷,他在美國生活工作了五年回國,剛一回去的時候他也是有點不習慣,感覺上很痛苦。劉先生的孩子讀小學6年級,每到週末有很多補習課,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下午放學回來是他自己的時間,對比國外的學習生活,孩子覺得受到束縛,每天的心情都很差。前幾天因為一門科目考試不及格,被老師罵,說他笨,還把他的書扔到地上用腳踩,孩子是大哭著跑回家的,跟父母說要回美國讀書。

孩子不適應讓大人也難過。劉先生說,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在招聘海歸的時候,你回去的動力是基於你自己,你為什麼想回去,不是我的同學都回去了,所以我也想回去,不是說我在國內的朋友,你看當年跟我同學的研究生都做到總經理、總監了,我在國外發展不看,也想回去發展一下,受到朋友的驅使。也不是獵頭打電話讓你快回去,是基於你自己內心的動力,你知道你要放棄什麼東西,你知道要得到什麼東西,你要準備接受你想放棄的東西,否則企業在未來管理海歸人員的話會很痛苦,你也會很痛苦。所以原動力必須是來自於你自己。

第二個歸國原動力是自己想獲得成功。很多人看到國內的機會,想在事業上更進一步,但是因為在歐美或者在其他國家,因為種種因素,實現夢想的機率可能相對小一些,所以選擇回國。這種在內心湧動的一種對於前程未來想要成功的願望會很強烈,但是在回國後,覺得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太大,從一個極端會跑到另外一個極端。在這個時候要問自己,究竟為什麼要回國?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一個海歸回來工作一段時間發現,他的上司比較專制,不是那麼民主,你回去之前就知道中國的管理機構的確是沒有美國那麼民主,但是這是你想要的嗎?你想要的是獲得成功,但是成功會伴隨著這些風險和並不盡如人意的東西,這時候就要重新去界定自己的期望值,調整自己的方向,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来源:北美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5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