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破解「眾生之柱」形成之謎 (圖)

作者:大紀元編輯部 發表:2009-05-01 12: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95年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天鷹座星雲中用可見光拍攝到的"眾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是哈勃最聲名顯赫的傑作。

近日,美國太空網載文稱,最新研究揭示了太空奇觀"眾生之柱"的形成是在周邊恆星輻射作用下,將氣態塊狀結構推進陰影區域而產生的"陰影效應"導致的。

1995年美國太空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天鷹座星雲中用可見光拍攝到的"眾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就是其中之一。該圖片之壯觀絢麗被譽為十大宇宙不可思議景象之首,亦是哈勃最聲名顯赫的傑作。

"眾生之柱"位於天鷹座星雲的巨蛇座恆星形成區域,由塵埃和氣體雲柱組成,能誕生新的恆星,因此又被稱為"恆星子宮"。其距地7,000光年之遙,這意味著人類現在看見的"眾生之柱"其實是它7,000年前的模樣。此前一直認為該現象的形成很可能與周邊超大質量恆星的光化電離有關,但均找不到確切證據。

愛爾蘭都柏林高等研究學院天體物理學專家們認為,其原因應歸為"陰影效應"。這是一個無線通信系統的說法,由於大型建築物和其他物體對電波的傳輸路徑的阻擋而在傳播接收區域上形成半盲區,從而出現電磁場陰影,這種隨移動臺位置的不斷變化而引起的接收點場強中值的起伏,就是"陰影效應"。

而對於宇宙學、光化電離或光蒸發會發生於當恆星釋放強輻射激勵中立氣體雲形成電離氣體熾熱外層的過程中,熾熱外層噴射的熱氣體像爆炸物一樣快速膨脹,向外釋放衝擊波進入所有的周邊氣態塊狀結構。

而最新的模擬顯示,氣態塊狀結構進入到宇宙氣體和灰塵構成的黑暗區域後,形成了密集的結狀結構。結狀結構附近的陰影將過濾強紫外線輻射,而這些紫外線輻射可能影響其後氣態結構的形成。因而,儘管輻射轟炸產生的氣體不穩定性也可作為"眾生之柱"的形成因素之一,但"陰影效應"應是主要原因。

4月22日,在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召開的"天文學和太空科學周"的活動上,研究人員宣布了以上結果。"眾生之柱"形成之謎的破解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的理解宇宙中柱狀結構或類似的氣體環境。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