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份的事直到我兩年後畢業才有結果,在那兩年等待的日子裡,我幾乎天天查看房東的郵筒。那種滋味,有身份的留學生是體會不到的。令人驚喜的好消 息最後是從房東的郵筒裡傳來的,隨後還有其它一些好消息,也都是從郵筒裡得到的,像駕照、社安卡、工作許可證、面試通知、 job offer等。我在異鄉生活的每一次突破,都與郵筒有聯繫,我對郵筒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搬到亞特蘭大後,我們家的垃圾公司碰巧是BFI。當我看到垃圾車來取垃圾時,常會想到剛來美國時的艱難日子——懷裡揣著一本過期的B1簽證,盼望F1(學生)簽證。
現在,失魂落魄的感覺沒有了,新來乍到時的好奇心早已不復存在,每天過的都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平淡得有些無聊。
每天下午都要去郵筒取郵件,絕大部分郵件都是商業廣告。以前讀房東的廣告,我把它當作瞭解美國文化的一種方式。現在來讀,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因為我不得不仔細甄別,生怕把有用的信件當垃圾扔掉了。有些郵件暫時不知道是否有用,還得保留一段時間,專門放在一個角落裡。時間長了,忘了清理,那地方 便像個垃圾堆。如果要來客人,我會突擊清理一下,把它們統統扔進垃圾箱。
現在,辦事或與親友聯絡,絕大多數都是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仔細回想一下,真正有用的郵件,其實就是帳單。漸漸地,付帳都在網上進行,那郵件還有何用?我把我家的郵筒乾脆叫做垃圾筒,把那郵車戲稱為垃圾車。
郵車天天來,天天送一大摞「郵件」,我時不時清理一次,把它們扔進垃圾箱,等待每星期一次的垃圾車把它們運走。循環往復,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我的聽覺特別靈敏,能從左鄰右舍各種車輛發出的聲音中辨別出郵車的聲音。郵車一到我馬上出門迎接。我總是帶著希望,希望垃圾中會出現讓我振奮的消息。
異鄉的生活很無奈,無奈的生活中有希望。我的希望,藏在「垃圾筒」裡。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