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春季裡如果能有效地阻止風邪引發的風寒、風熱和風燥,就能使機體免受舊病或新疾的侵擾。我國古代醫輯《千金方》中記載:"春時宜食粥"。本文為讀者推薦三個粥方,如能常食之,定可起到防病和保健的作用。
【原料】:鮮地黃,白蜜、粳米、酥油各適量。
【製作】:地黃洗淨搗汁,每500克汁加入白蜜120克,熬成膏狀收貯,封好,每次用10克。將粳米約50克煮粥,粥熟時加入地黃膏10克,酥油少許。於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滋陰,養血,潤肺。適用於肺、腎陰虛,乾咳少痰,咯血,陰傷便秘等症。
如為補腎肺用,可在粥中放入熟羊腎,切碎同食;如在粥中加花椒、姜則有溫中祛寒、回陽通脈之效。
【原料】:防風12克,蔥白2克,粳米60克。
【製作】:將粳米洗淨加水適量煮成稀粥,加入防風藥液(提前煮好),蔥白(洗淨切碎),文火稍煮,調味食用。
☆功效:辛溫解表,祛風散寒。
適用於外感風寒濕邪重者,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週身酸痛等。因其能發表、祛風除濕,所以可用於老人週身骨節疼痛、頭痛目眩等症。食用時忌油膩、生冷之品。調味宜清淡。風濕熱痺症者不宜食用。
【原料】:紫蘇葉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製作】:沙鍋內加入適量水,放入紫蘇葉,煮沸1分鐘,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淘洗乾淨,另行燒水,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再加入紫蘇葉液和紅糖,攪勻即成。
☆功效:紫蘇葉味辛,性溫,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解鬱化痰等功效,能擴張毛細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發汗,其浸液對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
紫蘇葉與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解表作用。
来源:健康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