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盛期的美術:最後的歲月 1514-1519(圖)


1514至1516年間達芬奇旅居羅馬,米開蘭基羅和拉斐爾也正好都在羅馬為教廷工作,形成了文藝復興三傑薈集的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達芬奇也在羅馬與再次得勢的美迪奇家族重逢,因為羅倫佐的兒子喬凡尼在朱裡亞斯二世死後繼位為教皇,即里奧十世。教皇曾經委派達芬奇作畫,但是對達芬奇的工作方式和效率感到不耐,寧願重用後起之秀拉斐爾[60]。幸好教皇的兄弟朱裡安諾十分敬重達芬奇,讓他住在在梵帝岡的Belvedere宮中。此時達芬奇對創作的興趣似乎不大,主要致力於科學研究。但是他最後的幾幅作品 ── 包括最後的油畫《施洗約翰》和那幅知名的晚年自畫像,應該是在羅馬的這段時期完成的。 
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 (Bacchus) 1510 -15; Oil on panel transferred to canvas, 177 x 115 cm
Mus□e du Louvre, Paris 
人們經常把達芬奇的《施洗約翰》和另一幅具有達芬奇特色的《曠野中的施洗約翰》(又名《巴卡斯》)並列相較。後者一般推測是達芬奇的弟子梅濟在達芬奇的工作室所作,至於雷奧納多是否參與尚無定論。然而不可否認的,作品中呈現了不少達芬奇的作品的特徵。
《曠野中的施洗約翰》身處風光明媚的自然風景中,蒼茫遠山的遠山顯然受達芬奇的手法影響。約翰容貌俊美,頭戴桂冠,披著駱駝毛皮,以輕鬆姿態坐在石塊上,一手抓著木桿和葡萄,一手卻指向左邊,雙眼注視觀眾,口唇微啟,彷彿在向觀眾說著什麼。身披毛皮、手持木桿原是施洗約翰的典型裝扮;而葡萄和桂冠則是希臘羅馬神話中酒神的標誌,所以這幅畫又叫《巴卡斯》。將聖者約翰和神話中的酒神視為同一的情況,在14世紀Pierre Bersuire的文章《Ovide moralise》已有先例。由於作品保存狀態不佳,很難判定酒神的意涵是原始構思還是後來加上的。不論如何,這幅畫和達芬奇《施洗約翰》有很多類似之處,創作時間也十分相近,二者之間的參照或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St John the Baptist 1513-16 Oil on panel, 69 x 57 cm
Mus□e du Louvre, Paris 
達芬奇的《施洗約翰》以幽暗的色調作為背景,人物動勢以螺旋和S形伸展,加上暈塗法若有似無的輪廓線,煙霧般細膩的光影變化,使約翰如幽靈般從幽暗中湧現和隱沒。
據記載,施洗約翰是耶穌的表兄,也是著名的先知。他在曠野中過著簡單的生活,身穿的駱駝毛皮,以蝗蟲野蜜為食。他的任務是為耶穌傳道"鋪路":呼籲人們接受悔改的洗禮,預告耶穌的來臨,指引人跟從耶穌基督。
一般的施洗約翰經常被描寫成飽受風霜的模樣,例如達芬奇早年和維洛其奧合作的《基督受洗圖》中的約翰就是。達芬奇卻把施洗約翰畫得十分秀美、陰柔。令人好奇的是《施洗約翰》的容貌和蒙娜麗莎頗有神似之處,其直視觀眾的眼神、微笑和手指上天的姿勢也同樣意味深長,不免又引起諸多猜測。有批評者認為約翰的動作和表情是造作甚至曖昧的,特別是那注視觀眾的眼神和刻意的微笑,和聖者施洗約翰本身的生平事跡或性格幾乎毫無關係。也就是說,達芬奇並不是藉由施洗約翰來表現神聖的宗教內涵,而只是藉用宗教人物來表達他個人的思想意向。因此《施洗約翰》雖然還是手指著上天,但是傳達的信息並非神聖,而是近乎世俗的人性。
達芬奇想表現什麼[61]這《施洗約翰》幾乎和《蒙娜麗莎》一樣神秘難解。在這些晚期作品中,達芬奇偏好透過畫中人的眼眸直視觀眾的內心,似欲和觀眾作某種程度上的心靈溝通。正如他自己曾經說的"眼睛是靈魂之窗",如中國古人也有"觀其眸子,人焉叟哉"的說法,眼神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流露,也是生命存在的表徵。
《自畫像》
Self-Portrait; c. 1512? Red chalk on paper, 333 x 213 mm Biblioteca Reale, Turin
達芬奇著名的晚期的自畫像[62]中,呈現了一個歷盡滄桑、表情沉痛的老者。特別是隱藏在低垂而濃密的白眉下,那雙壓抑而深邃的眼神,透露的是一個孤高智者的靈魂。此時達芬奇已經六十餘歲,他已經洞徹人性與世間無常,剩下的是深刻的自我省思。出於仰慕,拉斐爾也曾經借用達芬奇的智者形象,在《雅典學院》中重塑了希臘先知柏拉圖的風采。
1516年,達芬奇為法蘭西斯一世所禮聘,帶著畢生研究成果的手稿、藏書和幾幅畫作和弟子一起前往法國,隔年獲得"皇家首席畫師、技術顧問、建築師"的稱號,並受贈一所羅亞爾河畔夏宮附近的別墅[63]。此時他幾乎已經不再畫畫,但仍然參與規劃皇家城堡的慶典活動,以及羅亞爾河的水利工程和都市計畫。而晚年的手稿中,也顯示出達芬奇已經在思索人類命運和劫難的問題,對《聖經啟示錄》中描寫的毀滅性的大洪水作了假想圖。1519年初健康開始惡化,五月二日死於別墅中,享年67歲。
值得一提的是,達芬奇像許多畢生研究科學的學者(如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在生命的晚期深刻感到人類智慧的渺小,最後還是回到宗教中尋找歸宿。達芬奇生平並未表現出對宗教的熱忱,然而在生命最後的時日,卻熱切學習教義,懺悔自己的過去,堅持在重病中接受聖禮。據說達芬奇臨終前曾反覆問身邊的人:"請告訴我究竟在世界上做了什麼有益的事?"臨終時說:"我是罪孽深重的人,沒有資格侍奉偉大的神。"他堅信"自己沒有在藝術上盡到應盡的力量,所以觸怒了神和全人類。"(瓦薩利《藝術家列傳》)

貢獻和影響:
雷奧納多.達芬奇傳世的作品極少,畫幅也不大,然而他仍然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和藝術家之一。至今人們仍津津樂道於他的經典名作,驚嘆於他多方面的才能,敬服他追根究底的求真態度,以及他對美獨特的領悟力和原創力。由於達芬奇在科學研究上的突出表現[64],後人也視之為科學家與發明家,甚至認為如果達芬奇將其科學研究公諸於世,可能會影響噹時的科學發展。不論如何,達芬奇最重要的使命畢竟還是在藝術上 ─ 是他在美術成長的關鍵時期將人類的繪畫引領到成熟甚至完美的程度。基本上他達成了任務,但是他顯然有能力做得更好 ─ 達芬奇臨終前的痛悔,也說明瞭這位天才對自己的使命是心知肚明的。

回顧達芬奇一生的藝術創作,多數作品都沒有完成,這一點也經常為人(特別是他的委託人)所詬病。即便如此,從他所留下的少數真跡和手稿來看,達芬奇在藝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已經是洋洋可觀。

達芬奇藝術最大的特點,是他"求真"的精神,認為只有"真實"才是神的意思[65]。他把繪畫視為一門科學,講求方法,要求客觀。"求真"不是對事物表象的粗淺模仿,而是要洞徹事物的本質和原理。因此他藉助科學,深入瞭解事物和生命的內在結構、性質、成因和運作方式等等。他在解剖、數學、植物、地質等等方面的研究確實有力的幫助了他藝術上的寫實表現;但不可否認的,這些耗費時日研究也是使達芬奇分心不能專注於藝術的主要原因。

然而達芬奇認為涉獵廣泛是必要的,因為只有全盤瞭解自然,才能真實表達萬象。他認為只擅長某種題材或"只能畫好一樣東西的畫家[66]"不值得稱頌。"畫家應當像一面鏡子,真實地照映出鏡前的萬事萬物。如果要畫人物,就要像活生生的人。要畫白雲,就要像真正天空中飄浮的白雲。不但如此,還要用心靈之眼去吸收眼前的一切,找尋其中的意義。"所以達芬奇的作品中,從人物主體到周邊的一草一木,以至遠山、天空都有理有據的鋪陳在畫上;也由於掌握了自然的原則,即使是想像構思的東西也會符合邏輯而有真實感。此外達芬奇的創作構思兼顧外形和寓意,肖像也從外表到內心無所遺漏的刻畫。所以達芬奇的求真,是從深層到表面、從精神到物質的全面寫實。

綜合達芬奇在繪畫技法和觀念上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暈塗法的運用:不用輪廓線而直接以明暗來界定形狀,是更接近於真實視覺感受的畫法。光線除了突顯人物之外,細膩的漸層變化還可以使人體皮膚顯得柔和,調子更豐富,營造出神秘的氣氛。這種手法直接影響到威尼斯畫家如吉奧喬尼和提香等人,並且延續至巴洛克以後。

2. 空氣遠近法:這個表現法來自達芬奇對大氣現象的實際觀察。由於越遠彩度越低,偏寒色的低彩度有助於空間的推遠和突顯前景主題。同時從朦朧的霧氣中表現了空氣濕度和光線透明流通的生機感。這個達芬奇特色的背景處理法不僅改變了米蘭畫派畫風,後來的拉斐爾(Raphael), 沙托(Andrea del Sarto)和巴托羅繆(Fra Bartolommeo)也都學自達芬奇。

3. 賓主關係:15世紀的畫家有時在背景處理時過於瑣碎、僵硬,經常干擾到前景的主題的視覺效果。達芬奇則合理解決了賓主之間的關係,簡化背景或統合畫面的秩序,使背景服膺於整體需要,以強化主體的重要性。

4. 在真實與理想中找到平衡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在模仿自然的時候,往往未能兼顧美感。而達芬奇寫實的同時還能"賦予筆下人物優雅的風采"。他主張速寫時應該多"挑選美麗的容貌"[67]作為創作的資料庫存,所以他筆下人物形象優雅而真實。而《最後的晚餐》中真實生動的歷史場景結合著畫面均衡、和諧又充滿律動的構圖,更是寫實和美學原則的空前完美結合。

5. 達芬奇對描寫人物內心的經驗也給予後人啟發。如《蒙娜麗莎》以表情和眼神傳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或如《最後的晚餐》中以肢體動作和手勢來表達眾門徒的情緒反應和心理狀態。《論繪畫》中如此記載著:"繪畫中最重要的事是人物的體態應表現出他的內心狀態,如渴望、鄙視、憤怒和同情等等......"達芬奇在所以達芬奇筆下每個人物都是有靈魂,有情感,有思想的。

達芬奇思想活躍,不墨守成規,固然是他能突破舊有形式的原因之一。但是他繪畫上的創見主要還是出自於對"理想美"的直覺和對"真實"的堅持,這也是一個藝術家的本分。達芬奇的成就也在告訴後人,所謂"創新"或"個人風格"不是外求而來的,畫家個人的特質和魅力就在他真誠創作的過程中一覽無遺。

達芬奇留給人們當然不是那些少量又未完成的作品,他的大量手稿也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勤奮不懈,嚴格律己、理性求知的孤高靈魂。除了科學的部分外,他也告訴了世人如何觀察事物和人性、如何運用聯想激發創作靈感、如何有效掌握事物外形,如何整體構思畫面......這些都足以教導後進如何真正的去完成藝術作品。達芬奇本人雖然沒有一個出色的弟子繼承他的藝術,然而後世卻有無數的畫家從他那裡得到啟發,延續和維持了文藝復興盛期以來數百年西方繪畫藝術的正統。達芬奇作為使繪畫達到成熟的第一人,也算是不辱使命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