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漫話


端午節漫話

說到龍舟競賽,中國人都知道這是端午節的習俗。農曆五月初五成為端午節。端午節和中秋、中國新年並列為炎黃子孫最重要的三個節慶。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人們說法不一。有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有人說是為了紀念楚大夫伍子胥。更多記載表明,端午節這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在筆者聽來,這後一種說法,更符合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主題。中國古代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符"。老子、孔子也都有關於人和天之間關係的論述。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國古人在生活的時間和觀察中認識到,人順應天行事和生活,才能保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人體才能健康,家庭才能和睦,社會才能太平;反之,無論個人、家庭還是社會,都很容易病患災禍此起彼伏,所以,天人合一不僅僅是現代人知道的一種說法,更是中國古人崇尚的一種人生境界。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華人過端午節的習俗是相同的。根據文獻記載,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兩千多年來,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尊重傳統的華夏子孫都要進行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活動,比如插蒲子、艾葉,懸掛鍾馗像,喝雄黃酒,佩香囊,祭五瘟使者,等等。一些地區的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挂一個葫蘆,裡面裝著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五月初正是櫻桃、桑葚等水果成熟的時節。因此,老北京人過端午節有吃"五月鮮"的說法,據說吃了"五月鮮",整個夏天都不會有蚊蟲叮咬。

除了佩戴繒子、葫蘆之外,佩香囊同樣是端午習俗之一。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原本是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說到鍾馗捉鬼,也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相傳唐明皇開元,自驪山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趁著天剛濛濛亮,到郊外或山上找些鮮嫩的艾蒿,分給鄰居一些,在自家的門、窗等處擺上一些,立時家中會充滿端午節特有的淡淡清香,家人、鄰里之間也多了一份相互的關心和照顧。在山東一帶,流傳著一個端午節在自家門上挂蒿子、桃樹枝、小麥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村莊的人道德敗壞,神決定滅掉這個村的人,於是指派當朝官差在端午節那天執行,並派人提前把守本村路口要道不讓村裡人隨便外出。對這個消息,村裡人無人知曉。

這一天,村裡一位婦女帶孩子外出,當路過關卡時,她被當差人攔住,官差納悶的問道:"你這人真奇怪,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你不背,反而身上背著能走路的大孩子,太偏心了吧!"婦女答道:"官差你有所不知,我手領的孩子是我自己親生的,我身上背著這個孩子不是我親生的。他一小就失去母愛,有句俗話說:‘拿別人的孩子當塊金,把自己的孩子拉成人。'"官差聽後心生敬意,讚嘆不已,自語道;"這村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人。"於是官差把天機告訴了這位婦女,讓她趕快回家在自家門上掛上蒿子、桃樹枝、小麥,避免滅頂之災,婦人趕快回家,把此事告訴了鄉親們,避免了一場全村被滅的結局。從此,每逢端午節門上挂蒿子之事就在當地承傳下來。好,端午節的故事就說到這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