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專欄】楊貴妃的生死之謎(一)(圖)

作者:明珠 發表:2008-05-29 22: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關楊貴妃當年在馬嵬坡生死的疑問,清朝及清朝以前的學者沒有誰提出過。近代特別是近幾年,中國大陸有幾位知名的專家學者均認為楊貴妃當年在馬嵬坡並沒有死,而是輾轉逃亡到了日本。因為日本有一些典籍記錄了楊貴妃到日本的事跡。現今日本很多地方都有楊貴妃的塑像,甚至還有楊貴妃的墓,楊貴妃的廟等。日本的著名影星山口百惠更是公開承認她是楊貴妃的後代。那麼,楊貴妃當年是否躲過了馬嵬坡這一劫?真實的情況如何呢?如果日本人不是空穴來風,當年是誰到了日本呢?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筆者對唐朝的歷代皇帝及后妃都心存敬仰,包括唐玄宗和楊貴妃。他們兩位是唐朝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和舞蹈家;玄宗還是一位文學家和書法家。如果沒有他們,《全唐詩》中與其有關的一兩千首詩歌可能就不見了,更談不上有李白的《清平調詞》及白居易的《長恨歌》這些流傳千古的名篇了。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及後來的安史之亂,也為後人提供了一個可以說道的、可以借鑒的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而這些經驗及教訓,是以唐玄宗所受的屈辱及楊貴妃付出生命為代價得來的。

講楊貴妃的生死之謎,必須先說一說馬嵬坡事變中除了楊貴妃之外的幾個重要人物,也就是唐玄宗、楊國忠、陳玄禮,並順帶說一下安史之亂的產生之因,唐肅宗即位前後的一些情況。筆者今天所講的,都是正史中記載的,但卻被現代人忽視或誤解的事情。

1、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很有魄力、處事果斷,多才多藝的皇帝。史書評他:"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類似隸書的一種)。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舊唐書·玄宗上》)"唐玄宗因為是武則天的嫡親孫子(父親睿宗李旦為武後親生),自小就受到武則天的寵愛,三歲被封為楚王,七歲時即出閣(皇子出就封官)。天授三年十月(武則天年號,西元692年),有一天,七歲的玄宗進朝堂議事,當時的金吾將軍武懿宗(相當於現在的京城衛戎部隊司令,武則天的侄兒)看到玄宗的隨從儀仗嚴明整齊,心裏就很妒忌,尋思要上去羞辱他一番。武懿宗還沒行動就被唐玄宗揮鞭罵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騎從!(《舊唐書·玄宗上》)"那意思是說,這是我李家的朝堂,你一個外姓的人敢在這咋乎什麼?!武懿宗被玄宗罵得一愣愣的不敢吱聲。武則天聽到此事後,不僅沒有怪玄宗,反而更加寵愛他。

景龍四年(西元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當時的皇后韋氏毒死,韋氏矯詔稱制。當時的臨淄郡王、25歲的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合謀,果斷的帶兵平定了這起宮廷政變。韋氏死於亂軍之中,因她毒死中宗,禍亂宮廷,所以死後被削去皇后的稱號,貶為庶人。玄宗的父親睿宗李旦當時曾抱著玄宗哭著說:"宗社禍難,由汝安定,神祇萬姓(天地神靈和老百姓),賴汝之力也。(《舊唐書·玄宗上》)"睿宗說的一點也不誇張,如果沒有唐玄宗的果敢,大唐王朝可能要提前斷送在韋氏及其黨羽的手裡,也不可能出現開元盛世了。因此睿宗立其第三子李隆基為皇太子,後來更是遜位給他。用睿宗的話說就是:"除天下之禍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舊唐書·玄宗上》)"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已經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所以他曾做了一個很果敢的決定,也就是要御駕親征,讓皇太子監國,親自去平息這場動亂;並下了必死之決心,想提前將皇位內禪給皇太子李亨。據《舊唐書·后妃上》記載:"及祿山叛,露檄數國忠之罪。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楊)貴妃銜土(原義是口含泥土,請求死罪)陳請,帝遂不行內禪。"又見於《舊唐書·楊國忠傳》:"玄宗聞河朔變起,欲以皇太子監國,自欲親征,謀於國忠。國忠大懼,歸謂姊妹(楊貴妃的兩個姐姐韓國夫人及虢國夫人,此時的秦國夫人已去世)曰:‘我等死在旦夕。今東宮監國,當與娘子等並命矣。'姊妹哭訴於貴妃,貴妃銜土請命,其事乃止。"楊國忠之所以如此懼怕太子,是因為他曾與奸臣李林甫勾結,誣陷及迫害太子的眾多親屬。

此事因為楊國忠及楊貴妃的阻撓而沒有實行,不然的話,唐朝的歷史可能要改寫了。因為安祿山懼怕玄宗,本想等玄宗千秋以後才造反,是被楊國忠逼得沒辦法才提前起兵的。而安祿山起兵叛亂開始也是以"清君側"殺楊國忠的名義,並不是要推翻大唐王朝。否則也不可能一下子召集了那麼多的叛軍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潼關,直逼長安。因為經歷過開元盛世的老百姓對大唐王朝及玄宗皇帝是有深厚的感情的;這個從郭子儀收復兩京,玄宗返回長安時士庶夾道歡呼,靡不流涕的感人場面中亦可感受到。當時的朝中上下,主要就是恨奸臣誤國。楊國忠做了很多壞事,只瞞了玄宗一人;有些事情可能楊貴妃都不知道。試想想看,如果你是唐朝的官兵,在跟安祿山的叛軍打仗的時候,你的底氣肯定不足;因為安祿山剛開始打出的旗號是殺楊國忠。你心裏可能會想:這個楊國忠我都想殺他,太壞了。

《舊唐書》的作者史學家劉昫在評論唐玄宗的政教得失時有非常精闢的見解(括弧中是筆者加的註解):

史臣(劉昫自稱)曰:孔子稱"王者必世而後仁"(古代三十年曰世,謂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此言用於玄宗相當貼切)...... 我開元之有天下也,糾之以典刑,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法則,儀制)。黜(罷免)前朝徼幸(僥倖)之臣,杜其姦也;焚後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樂而出宮嬪,明其教也(這幾句及以下幾句都是講玄宗即位之初戒奢務儉,勤政愛民的事情);賜酺賞而放(放棄)哇淫(鄙俗淫靡),懼其荒也;敘友於(兄弟之間的友愛之義)而敦骨肉,厚其俗也;蒐兵(操練兵馬)而責帥(謂下屬有罪,要處分統帥),明軍法也;朝集而計最(謂皇帝召集朝臣,每年或每三年考績官員的從政得失),校吏能也。廟堂之上,無非經濟之才(沒有不是治國安邦的人才);表著之中,皆得論思之士......貞觀之風,一朝復振。

(以下幾句講開元時期的盛況)於斯時也,烽燧不驚(謂邊境安寧),華戎同軌(謂國家統一)。西蕃君長,越繩橋而競款玉關(實謂萬國來朝之盛況);北狄酋渠(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捐毳幕(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而爭趨雁塞(雁塞在今陝西漢中一帶,此句與上句意思相同)。像郡、炎州之玩,雞林、鯷海之珍,莫不結轍於像胥(像胥是官名,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此句講萬國來朝進貢),駢羅於典屬。膜拜丹墀(謂皇帝的寶座)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夷人在皇帝的車仗前唱著頌歌),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謂大唐天下文字相同,制度劃一)......於時垂髫之倪(兒童),皆知禮讓;戴白之老(頭戴白髮,此處形容上年紀的老人),不識兵戈。虜不敢乘月犯邊,士不敢彎弓報怨。"康哉"(歌頌太平盛世之辭)之頌,溢於八紘(八方極遠之地,泛指天下)。所謂"世而後仁",見於開元者矣。年逾三紀(古時每紀是十二年,三紀是三十六年),可謂太平。

於戲(嗚呼)!國無賢臣,聖亦難理;山有猛虎,獸不敢窺。得人者昌,信不虛語......開元之初,賢臣當國,四門(指帝王宣明政教的明堂之門)俱穆,百度(百事,謂各種制度)唯貞,而釋、老之流,頗以無為請見。上(玄宗)乃務清淨,事薰修(謂焚香讚禮神佛,修養身心),留連軒後(黃帝軒轅氏;此處泛指古代聖賢)之文,舞詠伯陽(一說是老子的字;此處借指老子等道家學說)之說,雖稍移於勤倦,亦未至於怠荒。俄而朝野怨咨,政刑紕繆(錯誤及荒謬),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寶已還,小人道長。如山有朽壞,雖大必虧;木有蠹蟲,其榮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而獻可替否(進獻可行者,廢去不可行者。謂對君主進諫,勸善規過),靡聞姚、宋之言(此處指開元時期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臣為相);妒賢害功,但有甫、忠(李林甫、楊國忠)之奏。豪猾因茲而睥睨(姦猾之徒因此而得勢),明哲於是乎卷懷(明哲之士因此而藏身隱退),故祿山之徒,得行其偽。厲階(禍端)之作,匪降自天,謀之不臧(不善),前功並棄。惜哉!(《舊唐書·玄宗下》)

看了劉昫的這段精彩評論,我想各位讀者對唐玄宗的瞭解、開元盛世的由來,以及安史之亂的產生原因應該有更深刻的認識。

中國大陸的一些學者在談到安史之亂時,皇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是為肅宗。都說這是李亨在奪權,搞政變。其實這是沒有很系統的瞭解唐朝的歷史、中國古代的文化及習俗。在中國古代,並不是每個皇帝都眷戀皇位。

上古時期的堯、舜均有禪位之美德;也就是皇帝年齡大了,提前將皇位傳給自己信得過的人;也有把皇位傳給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唐·劉知幾《史通·疑古》云:"堯知子丹朱不肖,故有禪位之志。"周朝時期的泰伯因為三讓天下而被孔子稱為"至德"。故隋恭帝遜位於唐高祖;唐高祖禪位於唐太宗。唐睿宗更是因為兩次登基、三讓天下而創歷史記錄。司馬光曾稱讚說:"相王(睿宗)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後)、韋(後)之世,竟免於難。(《資治通鑒·唐紀二十四》)"

我們前面講了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就想御駕親征並內禪皇位給太子李亨,讓皇太子監國。只是因為楊國忠及楊貴妃的阻撓而沒有實行。唐玄宗入蜀後,在李亨尚未登基之前又曾發罪己詔告示天下,痛責自已的過失:"朕以薄德,嗣守神器(繼承並保持皇位),每乾乾惕厲(常警惕謹慎),勤念生靈(蒼生),一物失所(一件事情處置失當),無忘罪己(不忘記找自己的過失)。聿來四紀(48年),人(人民)亦小康,推心於人,不疑於物。而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凶豎(安祿山、史思明),棄義背恩,割剝黎元(黎民),擾亂區夏(華夏),皆朕不明之過也。(《舊唐書·玄宗下》)"此詔書寫得極為誠懇。

馬嵬坡事變後,玄宗留太子李亨在後宣諭百姓,當時有很多官員及百姓都願意跟隨皇太子討賊並伺機收復長安。玄宗看到大家對太子的擁戴,不僅沒有妒忌,反而認為這是上天給予的啟示,令太子留下。所以太子後來沒有跟隨玄宗入蜀。據史書記載:"車駕將發,(玄宗)留上(肅宗)在後宣諭百姓。眾泣而言曰:‘逆胡(安祿山)背恩,主上播越(流離失所),臣等生於聖代,世為唐民,願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玄宗聞之曰:‘此天啟也(這是上天給予的啟示)。'乃令高力士與壽王(李)瑁送太子內人(此處指宮女)及服御等物,留後軍廄馬從上(肅宗)。(玄宗)令(高)力士口宣(宣口諭)曰:‘汝好去!百姓屬望,慎勿違之。莫以吾為意。且西戎北狄,吾嘗厚之,今國步艱難,必得其用(應該向他們借兵來度過難關),汝其勉之!'(《舊唐書·肅宗紀》)"

天寶十五年(西元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到達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在此之前經過甘肅平涼時,就有"彩雲浮空,白鶴前引,出軍之後,有黃龍自上(李亨)所憩屋騰空而去。"等祥瑞出現。裴冕、杜鴻漸等官員勸李亨登基,原話是這樣說的:"今寇逆亂常,毒流函谷(借指中原),主上倦勤(謂玄宗已厭倦於政事的辛勞)大位,移幸蜀川。江山阻險,奏請路絕,宗社神器,須有所歸。萬姓顒顒(期盼),思崇明聖,天意人事,不可固違。伏願殿下順其樂推(樂意擁戴),以安社稷,王者之大孝也。"裴冕等人說的很有道理,安史之亂髮生後,特別是楊貴妃死於馬嵬坡,玄宗確實已經"倦勤大位",更對能否回長安不抱什麼指望。而皇太子李亨既然臨危受命主持復興大唐,收復河山之大計,有很多必須詔示天下的事情,及重要大臣的任免等,依唐律由不得太子做主。而玄宗又遠在蜀地,所以是"江山阻險,奏請路絕,宗社神器,須有所歸。"太子的登基為勢在必行。但李亨剛開始還推辭說:"俟平寇逆,奉迎鑾輿(此處指玄宗車駕),從容儲闈(東宮),侍膳左右(此處意思是事奉玄宗),豈不樂哉!公等何急也?"裴冕等人又六次上表,"辭情激切,上不獲已(不得已),乃從。"(以上引號中內容均摘自《舊唐書·肅宗紀》)肅宗即位後,更是在第一時間派使者將此事具冊稟告玄宗。

玄宗在成都得知靈武使傳來的消息後,"上皇(玄宗)臨軒冊(冊封)肅宗,命宰臣韋見素、房琯使靈武,冊命曰:‘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候克復兩京(東京洛陽、西京長安),朕當怡神姑射(如神仙那樣怡養身心),偃息大庭(在朝廷中斂藏退息)。'"(《舊唐書·玄宗下》)史書中並無記載唐玄宗聽說唐肅宗即位後有什麼不愉快。

唐朝的歷代皇帝都天性至孝,從唐太宗、唐玄宗到唐肅宗都不例外。在中國古代,從普通百姓到皇帝,都遵循《禮記·曲禮上》的規定而"昏定晨省",這是中國古代當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謂晚間安排床衽,服侍父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唐玄宗在蜀川時,每次唐肅宗有表疏到來,都要詳細詢問使者有關肅宗的日常生活情況;有一次玄宗得知肅宗因為不能"晨省"盡孝道而經常哭泣時,玄宗寫了一篇非常感人的誥書給肅宗,筆者初讀《舊唐書》,看到此節時,曾被感動得流淚,現恭錄出來與各位讀者分享:

至和育物(天地之間祥和之氣孕育萬物),大孝安親(至孝的行為是讓父母安寧及奉養父母),古之哲王(聖明的君王),必由斯道(都是這樣做的)。朕往(以往)在春宮(東宮;此處指當太子的時候),嘗事先後(先皇),問安靡闕(從來沒有缺少),視膳無違。及同氣天倫,聯華棣萼(同宗的兄弟們),居嘗共被,食必分甘。今皇帝(肅宗)奉而行之,未嘗失墜(缺失),每有銜命(表疏)而來(每次要進表疏到四川給玄宗時),戒途(準備妥當)將發(出發),必肅恭拜跪,涕泗漣洏(淚流漣漣),左右侍臣,罔不感動。間者(這期間)抱戴(瑞徵)、赤雀(瑞徵)、白狼(瑞徵)之瑞,接武荐臻(接踵而來或出現),此皆皇帝聖敬之符,孝友之感也。故能誕敷(遍佈)德教,橫於四海,信可以光宅寰宇,永綏(安撫)黎元者哉!其天下有至孝友悌行著鄉閭堪旌表者,郡縣長官採聽聞奏,庶(希冀)孝子順孫沐於玄化(聖德教化)也。

至德二年(西元757年)九月,郭子儀收復兩京。十月,肅宗回到長安,飽受賊人蹂躪的長安士庶涕泣哭拜於道旁,曰:"不圖復見吾君!"肅宗亦為之感惻。由於太廟(大唐的宗廟,供有大唐歷代帝王的神主位)被賊人焚燬,肅宗素服於太廟處哭了三天,才入住大明宮。十二月,玄宗回京時,文武百僚、京城士庶夾道歡呼,靡不流涕。當時歷代帝王的神主位權移於大內的長安殿,玄宗先至殿中向先代帝王請罪,才入住興慶宮。

《舊唐書·肅宗紀》在述及肅宗見到玄宗回長安時有這樣一段記載:"上(肅宗)匍匐捧上皇(玄宗)足,涕泗嗚咽,不能自勝。遂扶侍上皇御殿,親自進食(肅宗親自給玄宗進奉食物);自御(牽)馬以進,上皇上馬,又躬攬轡而行,止之後退。上皇曰:‘吾享國長久,吾不知貴,見吾子為天子,吾知貴矣(我當皇帝很長時間了,自己不知道珍惜和寶貴,現在看到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才知道珍貴啊)。'" 

(待續)

看中國首發 歡迎轉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