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電視劇及電影,凡是取材自明治維新以前的故事者,每有學校或私塾裡上課的場面,總是師生一起在朗誦「論語」。老師念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生們齊聲跟著朗讀。
日本語文中有一套能把漢文念得琅琅有聲,音韻鏗鏘的詞彙及句型,念出來,音調自然,聲氣莊嚴,你聽著,一點都不覺得那是翻譯過的文字。
日本人稱讚有學問的人,總說:「某某精通和漢之學」。和學是日本的「古事記」、「日本書紀」及「萬葉集」以來的日本「國學」,「漢學」自然是「史記」、「漢書」以下的中國學問。但「和漢之學」說久了,感覺上如一種學問,沒人覺得那是兩種學問。
日本平安朝(一○一三年)前後成書的《和漢朗詠集》,收白居易以下八十位詩人的漢詩五百八十七首,及紀貫之、柿本人←等八十人的和歌二百十七首,專供朗吟之用,成為日本朗吟集的標準古典。
很自然地,當日本人引用「論語」中的一句話,或談到白居易的「長恨歌」時,很少標明那是外國的著作。日本戰國之雄武田信玄,以「孫子兵法」中的「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為旗幟,絲毫不覺得那是外國人的口號。
日本的作家,以管仲、晏嬰、項羽為素材寫小說,頭頭是道,那麼自然,其應用上的數據那麼多,我們找遍「左傳」、「公羊」、「穀梁」、「國語」、「國策」、「史記」珥珥等等都找不到的資料,他們怎麼就有了。但就文化的意義言,「據為己有」是大方的表現。
目前膾炙人口的韓劇,以王宮、貴族的生活為題材,其人際關係、說話神態,其倫理感覺,分明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也與中國人的人情世故完全符合。韓國人雖發明瞭另一種拼音文字,其語言迄今充滿漢字音的變調及漢文的思維。
中華文化是全世界許多民族,許多個人樂於共享的資產。只有愚昧的人以為與中華文化切割是得計。
每次聽到「外省人」這名詞時難免想起,孔子是否也是外省人?「論語」是否也是應當切割的文化?准此下去,釋迦牟尼、耶穌這些人及思想是否都該排除?他們是外國人,但問題在他們是讓大多數「臺灣人」覺得比「自己人」更可敬、可親、可信任、可依附的人。
在人類歷史上,任何民族都因接納外來文化,而使自己的文化茁壯。也因自以為是而遭覆亡。李斯的「諫逐客書」在兩千多年前就已說出了這層意思。當年,連暴君秦始皇都不得不接受這個建議。「大同世界」的思想,就是從這種容納與大度發展出來的。這其實只是政治人的第一課。連這一課都沒上好的人,其實是不配從事政治的。
来源:人間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