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傳奇色彩的文物——和氏璧(圖)

發表:2007-09-24 22: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文物,莫過於和氏璧了。

公元前689年,有個叫卞和的老人在荊山腳下(今湖北南漳西)慟哭不止。官吏前來查問,卞和說自己摟著的大青石中有寶,但兩次向楚國君王進獻均被斥行騙,並遭刖刑相繼失去雙腿,因而傷心極了。官吏將信將疑地把大青石運到都城,玉匠剖開時果然出現一塊晶瑩奇石。剛即位的楚文王端詳著用它雕成的璧,滿心喜歡,遂起名「和氏璧」。從此,「和氏璧」一直收藏於楚國宮中。

過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廣為人知,並落入趙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聞訊,表示願用十五座城池進行交換。當藺相如將璧送到秦宮,秦昭襄王卻食言;他機智地奪回璧,設法帶歸趙國。這便是成語「價值連城」和「完璧歸趙」的出典。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滅掉趙國,獲取「和氏璧」。翌年,他建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並用「和氏璧」製成御璽。這枚象徵權力的御璽「方四寸」,璽文由丞相李斯書寫,著名玉匠孫壽鐫刻。據《漢舊儀》記載,璽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到西漢,「和氏璧」成為傳國璽。公元前1年,漢哀帝劉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氣得將它擲於地,說:「你們兄弟逆悖天理,不會有好下場!」當王莽拿著「和氏璧」,發現它被砸掉一角,連忙命玉匠用黃金鑲飾。新莽政權垮臺時,「和氏璧」一度掛在赤眉義軍首領的頭頸上。東漢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宮內。

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兵士見宮中一井晨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得傳國璽。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孫堅妻,奪璽。袁術死後,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漢獻帝在此,至此,傳國璽又歸漢室。公元 220年,曹丕篡權,逼獻帝禪讓,漢亡。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公元265年,司馬炎同樣篡權,稱晉武帝,傳國璽歸晉。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再傳冉魏,後冉魏乞求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這樣,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隋朝一統中國,傳國璽入了隋宮。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揚州江都,隋亡。蕭後攜太子元德帶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沒有傳國璽,遂刻了幾方「受命寶」「定命寶」之類的玉璽聊以自慰。

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元德太子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

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裡zifen,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和氏璧」神秘失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傳國玉璽既為和氏璧所制,流傳萬年不壞。它必定靜靜躺在某個不為人知之處,若有人能訪得其蹤跡,必定是轟動考古界的一件大事.

「和氏璧」傳遞1600餘年,實為舉世所罕見。歷代許多學者都想搞清其面目,並作了艱辛探索。1921年,地質學家章鴻釗在《石雅》中分析,它應是一種珍稀的具有碧綠、潔白閃光的拉長石。2001 年,在「中國觀賞石博覽會」上,展出地質學家、寶玉石和觀賞石專家袁奎榮以變彩拉長石複製的「和氏璧」。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捐助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