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把中國逼向三岔路口

作者:畢文稼 發表:2007-08-16 14: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政治的陰影和光明始終籠罩在奧運會的五環旗上。

拋開國際社會政治與體育糾纏不清的歷史不談,僅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體育歷史來看,中國政府就是一個典型的把體育和奧運會作為政治工具,實現其國際政治與外交目的的國家。1955年6月,參加過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的中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抗議,奧運會大家庭中保留臺灣的席位,是在搞「兩個中國」。

在國際奧委會沉默之下,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宣布斷絕與國際奧委會的關係,在此前後,中國政府也先後退出了包括國際足聯、國際田聯、國際舉聯、國際泳聯、國際籃聯、國際射聯、國際自聯和國際摔聯在內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成為自我隔絕於國際體育大家庭的一員。

從1958年到1979年,自我放逐的中國政府曾經試圖參與舉辦了短命的第三世界國家新興力量運動會,其中的酸甜苦辣、數代人被葬送的運動青春,成為後人眼中的愚蠢和無知。中蘇反目並陳兵百萬於中蘇邊界之後,中國開始選擇親美,1972年剛剛獲得國際乒聯參賽資格的中國乒乓球隊,借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比賽,為毛澤東和尼克松演出了一場後人津津樂道的「乒乓外交」。

今天佯裝天使的中國政府體育主管機構口口聲聲高呼著「不要把政治摻入體育、不要以人權指責北京奧運」,似乎他們就是奧運會的純潔衛士,看看他們前輩的作為,就清楚了中國政府其實是「借奧運打政治牌」的真正黑手。「乒乓外交」的最大收穫就是在美國點頭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聯合國。

1979年11月國際奧委會投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奧委會,並允許中華民國以「中華臺北」名義同時擁有合法席位。1980年2月,中國組團參加了第13屆冬季奧運會。

同樣讓今日「純潔奧運」的中國官方感到諷刺是,中國奧委會悍然追隨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成功抵制了1980年7月在莫斯科舉辦的第22屆夏季奧運會,以此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

28年輪迴,現在也輪到中國了;奧運倒計時一週年之際,燦爛的煙花、盛大的表演背後,遮掩不住的是,蘇聯當年的哀傷,莫斯科1980的惆悵。

根據萬維讀者網記者史蒂芬的編譯報導,距北京2008奧運一週年之時,前有中國出口的食品、玩具、藥品成為世界媒體討伐的對象;中有中國40位作家聯名上書胡錦濤和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要求中國政府改善人權;後有國際媒體引爆的美英加6青年因在長城展示「一個世界、一個夢想、西藏自由」條幅而遭到中國官方逮捕的新聞。加之沒有新聞自由和持續發酵的貧富分化等社會矛盾,所有加起來,北京正在經受「四面楚歌」。

不僅如此,因中國政府支持蘇丹政府而導致達富地區種族屠殺遲遲未能解決,其實早已引爆了國際社會抵制2008北京奧運的呼聲,記者無國界組織在年初放棄「抵制奧運」之後,也因其記者成員在北京受到官方騷擾及中國最新對記者的鎮壓,而可能重新開始抵制奧運。

「抵制奧運」或者「歡迎奧運」,其實並不在於外人怎麼說,而在於北京怎麼做;視國民為奴隸,視國庫為私房,視記者為公敵,視言論為大忌,如同前蘇聯1979年悍然入侵阿富汗一樣,被人抵制了,其實並不冤。

從中國開始申辦到籌備2008奧運會,北京內部和政治反對派內部,以及國際社會,都存在著爭論不休一個問題:奧運會,到底能否改變中國?北京或許爭論的是「奧運會到底能不能增強黨的執政能力」,異議者爭論的是「奧運會能否推進中國的民主、人權」,國際社會則可能是「奧運會能否幫助中國持續開放、對話」。

中國申奧的成功,和因此而不得不更廣泛地融入國際社會、接受國際媒體的監督,已經如同中國加入WTO一樣,把中國逼向了一個三叉路口:要麼實現民主政治改革,要麼走納粹化極權道路,那種「悶聲發大財」對內獨裁、向外開放的老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00多年來,奧運會廣泛的參與性和對話特點,曾經幫助了許多國家從專制走向開明、從黑暗走向光明;同樣,奧運會巨大的榮耀及其為政權背書作用,也曾經驅動了納粹德國走向黑暗、走向極權。

奧運會的雙刃劍,已經把中國逼向了三岔路口,光明還是黑暗,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十七大和胡錦濤不能迴避的問題。

□ 《觀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