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黨和臺灣前途

作者:李大勇 發表:2006-12-03 06: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臺灣聲援1600萬退黨集會上的演講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張清溪教授、林淑慧女士、陳美玲女士的邀請和細心安排,能有機會克服各種困難來臺灣和大家一起聲援1600萬中國同胞退黨的集會。

藉此機會,熱烈祝賀1600萬同胞勇敢的退出共產黨、共青團、少先隊,你們的壯舉不僅為你們生命的永遠平安奠定了基礎,也為整個中華民族擺脫中共的邪惡統治,為解體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恐怖集團做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歷史性貢獻,從而也形成了空前的偉大的精神解放運動。

全球退黨服務中心在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發表後應運產生的,目前在幾十個國家有上百個退黨服務中心和成千上萬的退黨志願服務人員。我也在此感謝這些退黨志願服務人員的無私奉獻。今天,要特別感謝在臺灣地區的退黨服務志願人員。


今天非常高興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和大家分享對退黨的歷史意義的認識。今天要特別談及退黨和臺灣前途的關係。

退黨浪潮從點滴開始,逐漸一百萬、兩百萬、五百萬、八百萬、一千萬、一千五百萬、一千六百萬。每一個百萬個退黨時刻到來時候,我們都慶祝和聲援,與此同時,中共的邪惡統治也從剛剛開始的否定退黨,到採用各種方式迫害退黨人士,搞所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和諧社會」,到現在不得不面對中共即將解體的現實,出臺「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靠打強心針維持生存。

當退黨人數超過一千萬的時候,來自中共高層、中央機關、軍隊、警車、公安、特務系統的人都開始退黨了,也就是說中共統治的國家機器開始解體。「黨領導一切」的願望正在成為空想。

在這個時候,臺灣同胞所處於的外部生存環境在悄悄的但是非常強烈的變化。但是,我們感到大部分臺灣人民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在中共即將解體的情況下,臺灣的前途在那裡,臺灣的前途怎麼會和退黨有關係?

目前在臺灣民眾中,因為對於中共的不同感受,出現了主張統一、主張獨立、主張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三種觀點。

主張統一,如果這種想法得以實現,中共的邪惡統治你們立刻就會感受,生活在被統一後的香港和澳門的同胞感受最深。這也是中共最希望的,中共將會因此作為其延續邪惡統治的理由。

主張獨立,中共在面臨解體時,時刻想如何以武力的方式,先發制人地攻佔臺灣。主張獨立的想法給中共一個充分利用中華民族主義大一統情節,會非常容易地煽動大陸同胞,支持中共的攻佔臺灣的行為。

主張不統不獨維持現狀,這種想法似乎比較理性。問題是中共在瀕臨解體的時候,它會利用各種非軍事方法,向「溫水煮青蛙」一樣,同化臺灣,如果同化失敗,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動用武力。從每種意義上講,維持現狀也是一種一相情願。這情形就像在中國大陸一樣,你信仰真善忍,煉法輪功,或者信仰基督教,非常和平吧,你不涉及政治,他就不讓你存在。因為你的存在,在它看來,就是對邪惡統治的否定。作為一個統治政權,他能這樣大規模的迫害一個信仰團體,甚至做成 「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極端邪惡事情,你能對它抱有什麼希望和信任嗎?

三種方式都不行,臺灣似乎處在一種困境之中,的確如此。不僅臺灣人民如此,大陸人民更是處於一種困境之中,現在在大陸像高智晟這樣的維權律師、維權認識都被中共看做打擊對象,被幾次謀殺未成,盡被非法關押至今,無任何音訊。前幾天,高智晟的妻子竟然被牛高馬大的中共特務毆打。

那麼臺灣的前途在什麼地方?

我們講「得道多助」。現在的天象就是解體中共。蘇聯東歐等許多國家已經成功地走過了擺脫共產黨的道路。

在目前這個天象下,臺灣必須重新認識「復興基地」的使命,和大陸人民一起,主動參與到解體中共的歷史進程中去,唯能如此,「天祐臺灣」才真實展現。

我們也將不僅在大陸以外慶祝退黨,而且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大陸慶祝中華民族擺脫中共的統治,慶祝中華民族重獲新生。


因為時間關係,今天先談到這裡。

謝謝大家。

(李大勇博士系全球退黨服務中心發起人,未來中國論壇發起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未來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