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秦始皇陵 年賺25億?


 
10月6日,在張五常的博客上出現了一篇《是打開始皇陵墓的時候了》。

張五常在博客中寫到,秦始皇這個人不容易明白:一方面有豐功偉績,另一方面發神經,很大的神經。記載說,始皇陵建了39年,動員70多萬人,為了保守秘密,最後不少建墓者被殺掉,或被迫陪葬。秦始皇的墓地面積達50平方公里,現在被譽為天下第八奇蹟的兵馬俑,只是其中一小角而矣。

「始皇之陵,對人類文化的啟示,應該超於埃及的所有金字塔。」張五常說,當他見到墓地主場大山丘的外觀,就很想知道內裡的設計如何,放著什麼樣的物品。

張五常認為,像他一樣願意花錢到秦始皇陵,細看一下2000多年前的中華文明的人應該有很多。賺這種錢對社會有利,對世界有利,說不定西方的君子會多一點敬重我們的以往。

「眾人皆說,不打開始皇之陵,是因為打開會受到氧氣的侵蝕,部分文物會受損。問題是如果永遠不打開,等於沒有,或有等於無。要打開才有價值,才能對社會作出貢獻,問題是何時打開才對。」張五常還稱,現在打開秦始皇陵墓是個大好時機。

他說,今天科技沒有問題了,可以做到應有的保護,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國處於穩定、繁榮時期。始皇陵內之物是炎黃子孫的公共財富,沒有誰可以佔有,但看一下應該是很過癮的。

「預計門票每年可收25億元」

「如果打開秦始皇陵,每年僅門票收入就可達25億元。」10月13日,張五常再次在博客發表文章,為打開秦始皇陵算起了經濟賬。

據張五常掌握的數據,去年到西安旅遊的遊客達到2400萬人,其中77.6萬人是國外遊客,旅遊收入178余億元,其中國內遊客每人在西安的平均消費人民幣620元,國外遊客人均消費4200元,而到兵馬俑的參觀者只佔總遊客的8%。

「如果打開秦始皇陵,前往參觀的人肯定要比去參觀兵馬俑的人多得多,因為在秦始皇陵中有什麼奇形怪狀的東西不可預知,但墓地廣大50平方公里,就算空空如也,在墓內行一遍也值錢。」張五常稱,如果安排得好,秦始皇陵每年大約可以接待500萬參觀人次按照每人收費人民幣500元,每年門票收入是25億,打開始皇陵墓給西安帶來的經濟利益,遠超打開陵墓及維修保養的所有費用。

張五常認為打開秦始皇陵還有助於開發西部,還能間接地煥發洛陽、鄭州、開封等城市活力。

「該不該打開陵墓」引發激辯

張無常的《是打開始皇陵墓的時候了》文章,隨即在各個網站成了的熱點話題。按照張五常的說法,這篇文章在他的某門戶網博客上,一天的點擊量就超過了10萬,最高時一個小時內有4萬餘人閱讀,文章總訪問量超過了23萬。

爭議很快分成了兩大陣營,支持者認為,現在確實應該打開它,秦始皇陵墓充滿了神秘,打開肯定能給世界一個不小的驚喜。

記者就此問題也採訪了一些鄭州市民,市民肖良志說他支持打開秦始皇陵墓。他認為秦始皇陵墓總有打開的一天,現在開,也許保護技術還跟不上,會造成文物質量下降20%,可幾百年後再打開,所遭遇的風吹雨打甚至是盜掘的風險,會使文物的質量下降更快。

但反對打開秦始皇陵墓者也不在少數,一位名叫清香欣苑的網友稱,始皇陵是祖宗留下來的,不僅僅是為我們這一代人,更為我們的子子孫孫,如果我們把陵墓掘開了,掙錢了,我們的子孫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鄭州市民王先生說,他出生在陝西臨潼,在是否打開秦始皇陵的態度上,他是堅決反對的。他說,之所以參觀秦始皇陵的人絡繹不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的神秘性。如果不遠的將來,它真的被打開了,一時肯定會轟動世界。但當世人撩去它神秘的面紗後,看的久了,自然就產生「審美疲勞「,來參觀的人會大量減少。目前國內的考古技術還不成熟,誰可保證出土的文物萬無一失呢?我們當代人如果不遵循客觀規律,只圖一時的衝動與快感去開掘始皇陵墓,那麼,後人非但不會讚揚我們的聰明睿智,反而可能會痛責我們因急功近利而導致後患無窮的愚蠢之舉。另外從現在始皇陵墓的安全性角度看,那裡的安全防範措施、手段還是比較令國人放心的,大可不必擔心會給一些盜墓賊可乘之機,偷走國寶。

技術是打開陵墓的最大門檻

張五常在看了別人對他文章的評論後也總結說,反對他提出打開秦始皇陵的理由主要是兩個,第一個是不該干擾先人之墓,另外一個是目前的科技還不到位,不能防止氧氣侵蝕。

張五常也認為因為氧氣侵蝕文物而不能打開秦始皇陵,以防文物受損很有道理。但他又稱,他研究文物20多年,知道主要是彩陶的顏色在曝光或遇氧後會變,但加以適當保護可以持久。

張五常提出的「打開秦始皇陵墓」的言論在考古界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動,考古界人士說,秦始皇陵墓什麼時候打開,是不是打開,不應由經濟學家來說,畢竟考古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考古發掘工作也是非常複雜的工程,陵墓的打開應該由考古學家來認真的論證才行。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佔揚說,從他獲得的信息來看,考古界對現在打開秦始皇陵均持反對態度,因為發掘後,從技術上來說,不能保證能保護好這些文物。特別是壁畫、陶器、紙質、絹質、絲質等文物的保護現在還是難題。另外打開秦始皇陵也和我國「保護為主」的考古發掘政策不符。

「如今幾乎沒一個國家主動開掘帝陵。」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陳淳教授也表示,技術上的瓶頸常常會使文物的開掘成為破壞。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剛開始發掘出來時,表面有艷麗陶彩,但現在已經逐漸黯淡,甚至變黑;在長沙的馬王堆漢墓發掘中,千年鮮桃卻轉眼化成一攤水。因此,「盡量不主動發掘」的理念在20世紀中後期成為國際共識。

始皇陵是否發掘沒必要討論

「我們現在還沒有資格討論秦始皇陵以及其他帝王陵墓的發掘問題,因為目前對現有的文物遺址遺蹟還沒有保護好,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以發掘帝王陵墓為切入點,以文物帶動旅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觀點,是一種幻想,是一種殺雞取卵的做法。」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認為,打不打開秦始皇陵,什麼時候打開秦始皇陵根本是一個不成為問題的問題,在當前的環境下,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構成發掘秦始皇陵墓的藉口。

段清波在接受《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採訪時說,從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我國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帝王就有490多位,這還不包括像春秋戰國階段諸侯國的王侯陵墓,以及藩鎮割據、貴族叛亂、太后臨朝、農民起義稱帝者。這些不同時期社會最高等級者的墓葬,很自然地就成了當時文化發展的集中體現,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去發掘他們。另外帝王陵墓中的東西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豐富,如果發掘的話,非常有可能讓我們失望。做過考古工作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考古發掘中都遇到過被歷代盜墓賊盜過的墓葬,在業界還有「十墓九空」說法。我們還發掘過不少沒有任何盜洞的大型墓葬,但最後發現一些墓葬竟是空墓,裡面的文物被盜一空。

段清波也稱,目前就技術上來說,我們國家還仍不具備發掘秦始皇陵墓所需的必要條件。因為在這些陵墓內,文物和周圍的環境已經達到平衡,如果發掘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如何解決發掘前後的環境變化和文物遺址相協調,如何制定出土文物的現場保護以及永久性保護的操作措施,目前還都是難題。

段清波還說,另外不可預知、估量和預測的還有實驗室內的方法技術成熟與否和實際運用之間的距離,以及文物保護的可驗證性和必須確保措施成功要求之間的不可知性,更為現實的是文物保護的理念能否得到切實地實施,從業人員是否具備解決情況叢生的文保難題,持久的資金投入能否得到體制性的保證等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