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名教授的悲哀與荒唐

發表:2006-03-27 21: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09名教授為了抵制學術腐敗與學術不端行為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各大學、地方社會科學院諸領導聯名所寫的公開信在《世紀中國》發表以後,據筆者觀察,這種呼籲絲毫沒有用處,倒使筆者感到萬分悲哀與荒唐。

因為,作為今日之中共專制集團,由於其內部幾近完全的墮落、腐敗和變質,早已被國人深惡痛絕之,被所有民主先行者們所全面唾棄。但是,作為這109名也許僅僅只鑽研學問搞純學術研究的教授們,也無端被發生在身邊且屬於本專業領域內的腐敗所脅迫,不得不站出來緊急呼籲吶喊了。由此可知,學術也並非淨土,甚至搞起腐敗來有過之無不及,而這正是筆者所深深感悲哀之所在。之所以感覺荒唐,那就是,他們竟然是向著本身已腐敗透頂的作為專制集團的下級部門的領導們所呼籲的。當目前大多數人都向著中共中央核心領導層緊急呼籲與高聲吶喊時,作為專家教授們僅僅只向這些部門領導呼籲和吶喊,這也會管用嗎?

也許作為真正搞學問的教授,他們一般都很少過問政治。尤其當由於政治原因所產生許多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確實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時,他們才會騰出時間來稍微關注一下。而作為學術腐敗與學術不端行為,早在很多年前,就被人不斷呼籲吶喊過無數次了。但由於這種問題,實質也是根深蒂固盤根錯節且極其複雜難弄的極為敏感性政治體制性問題,所以直到今天還依然如此。

很明顯,在中國這樣一種體制下,外行管內行是常事,當然也許這也很正常,無可厚非。但是,當一個明明是外行的領導,偏偏硬要充當內行來指導你的工作時,這恐怕就太令人叫絕了。但在中國,這種事情往往就很常見。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作為專制的領導,他們一般都很愛面子,好虛榮,所以經常都喜歡不懂裝懂。即便是一個文盲爬到這樣一個位子上,他也會立刻裝出一副博學多才的樣子。畢竟在中國,唯權至上,唯政治是上上品,這是數千年來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當然,作為下麵人,便一個個即便裝也要裝個十足的龜孫子,比如在領導面前的低頭哈腰、垂首低眉、低聲下氣,順從得彷彿農家新媳婦般靦腆扭捏的樣子。否則,你便要吃不了兜著走。

但在民主國家裡就絕不會發生類似醜事。因為政治歸政治,學術歸學術,政治與學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當然,如果你把政治搞得好,有人會叫你是政治家抑或是傑出的政治家;如果你把學術搞得好,別人會叫你某科學家或某專家,等等。這本來是涇渭分明的兩個行業,一般情況下,從深層次理解和挖掘,應該是互不干涉且相互不搭界的。或者即便也有既是某傑出科學家又是傑出政治家的人物,但在一般情況下,很少有這種特殊人物出現的。雖然眼下印度總統就是核物理學家,但由於在印度總統畢竟不像總理那麼公務繁忙,且象徵性比較多,所以兼職也無妨。當然也有兩者都達到極致的人才,這便只能說明這種人確實是大天才式人物,固然作為一般人是根本無與倫比的。但是,說到根本,他們在這無邊無際的知識大洋裡,也只知道了一丁點知識和學問,固然是少之又少的。比如,他們雖然既懂他們那個專業的頂尖知識,而且又能把政治玩得團團轉。但他們還精通其它如藝術和醫學等方面的深奧知識嗎?恐怕就不盡然了。

因此,筆者雖然在此不否人確實有精通很多方面學問的大天才式人物的存在,但筆者一定會相信,在眼下的人類社會,絕沒有什麼都精通的全天才式人物也會有所存在的。那麼,既然這樣,作為在中共一黨專政下的中國,尤其是那些只要當了領導的所謂人物們,為什麼就都全部搖身一變,而無所不能無所不曉了呢?這就是中國一黨專制的體制本身所導致的。否則,怎麼會存在如此嚴重的腐敗現象呢?因為,在專制的這個黑窩裡,只要是專制制度明文規定的,一般都包含著巨大的利益在裡面。比如如果你說你是內行,並且還精通專制官場的遊戲規則,當然,不叫你當領導還能叫誰當?

如果你不是內行,作為上級領導者,就要從比較內行的人裡面挑選了,你便無緣當此部門的領導。故,這便迫使一些人非得想盡一切辦法而千方百計地不惜以摻假首先把自己炮製成內行。而作為專制社會,如果你對選拔領導不多劃線,多弄一些條條框框限制眾多人都來達標的話,那麼,這嚮往當領導者就一定人山人海,你說你又怎樣才能比較客氣禮貌圓滿地把這些人全部擺平呢?雖然說起來是主要領導的一句話,但作為主要領導,他也有他的難處的,尤其是面對長相一致、送禮一致、文憑專業一致、學術研究一致,等等的許多人,也勢不可免地感到萬分尷尬和難弄。

因此,如果要解決中國的學術腐敗以及學術不端行為,惟有實行民主政治體制改革。否則,作為最高領導者本身,就是依靠某種腐敗行為爬上來的,而對待下面的如同自己一樣所重複腐敗路線的領導幹部,他怎麼就能真的下決心徹底根治呢?這能根治嗎?不怕把自己也連根帶把全部拖出來然後也掀翻了嗎?即便他是吃了豹子膽的,量他也不敢。

於是,筆者便又對這109個教授有所痛心和難受了。畢竟他們全部都是拿真才實學一步一個腳印真槍實彈生搏硬拚過來的,可是現在,卻讓這些混混們一攪和,他們固然就沒了多少情緒了。本來該出成果的不出成果了,該更進一步開展工作的,也開始學著混日子了。總之,大家應該都這樣吧,混一天是一天,何必那麼煞費苦心費力勞神而與自己過不去呢?固然,中國便永遠也出不了一個真正屬於土生土長的世界著名的泰斗式大科學家或大學問家。當然這也難怪,因為政治體制本來就是醬缸,在如此醬缸中長期有所炮製和煎熬,且心力還比較完好,應該說這已很不錯了,還能幹出什麼鬼名堂出來呢?除非確實是大聖人超天才式人物。

2006-3-23


附文:

109名教授關於抵制學術腐敗與學術不端行為的公開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

  及各大學、地方社會科學院諸位領導: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在這20多年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是,必須嚴肅地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缺失學術傳統,缺乏合理學術評價體系的學術環境中,各種學術失範、不端甚至學術腐敗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呈現出越來越讓人觸目驚心的趨勢。

  我們認為,學術不端與腐敗現象的存在和猖獗,並不只是一個學者個人道德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在轉型時期的結構性問題或體制性問題。因此,對學術不端與腐敗的根本整治需要持久而堅定的教育和學術制度的改革。如果我們不是嚴肅地對待和處理這類學術不端與腐敗的行為,甚至熟視無睹、不管不問,將不僅會致使中國學術與教育界喪失信譽,致使學術喪失尊嚴,而且也會阻礙中國學術傳統和學術評價體系的建構,更會摧毀學術以及學術界本身存在所具有的意義。

  鑒於下述兩個事實性的理由:第一,主管中國教育和學術工作的教育部和主要負責處理學術不端與腐敗的大學學術委員會迄今為止還沒有形成處理此類事項的規範程序,甚至沒有常設機構,這實際上導致了這類問題頻發且愈演愈烈;第二,責任機構對學術不端與腐敗行為處罰不力的現象以及大學在這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袒護一已之狹隘利益的"本校保護主義",成了孕育新一輪學術不端與腐敗的溫床,甚至成為新一輪學術腐敗的理據;並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即促使並要求主管機構認真嚴肅地處理學術不端與腐敗行為,儘可能地使中國學術在一種健康和良性的環境中發展,在此,我們以理性的方式發出下述共同的呼籲。

  一,中國學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學術不端與腐敗現象。考慮到我們的身份以及呼籲措施的效果,我們將對本行動做下述兩項限制:(1)本行動所指向的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任何教授和研究員(包括簽名者在內)剽竊、造假和腐敗的行為;(2)本行動之所以針對教授和研究員,是因為教授和研究員應當首先遵守學術的基本規範。本公開信將在2006年3月20日公示2週後生效。

  二,建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教育部牽頭成立由品行與學術成績俱佳的學者組成的"學術紀律仲裁委員會",並制定有關學術紀律仲裁的行業規範。在接到違背學術紀律的投訴以後,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匿名審查,以查證是否構成剽竊、造假或腐敗行為,對違紀成立者,定期公開通報批評,並責成有關高校或研究單位給予當事人以相應的紀律處分。

  三,各高校的校長對其校內的教師學術不端和腐敗行為負有懲戒之職責,不履行該職責者應當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處分;對這種行為人的懲戒應當是包括批評教育、留校察看、 降低職稱、撤銷職稱職務,直到開除出教師隊伍。同時我們認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所轄的學校校長有督促之義務。因此我們建議在教育部制定的學術道德規範的原有基礎上增加這幾項內容。

  四,在本公開信生效以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再有教授和研究員發生剽竊、造假或腐敗的現象,一經"學術紀律仲裁委員會"查證和認定,而當事人有關主管單位仍不做出嚴肅的處理,那麼我們這些簽名者將在媒體和網路集體行動,對違規者予以行業懲罰,以捍衛學界的職業榮譽感和尊嚴。措施包括:1,向"學術紀律仲裁委員會發出投訴或要求複審;2,向當事人有關主管單位發出督促處理的公開信,3,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向國內外學界公布違規者的劣行;4,號召國內外專業學術刊物和出版社抵制違規者的論著,並斷絕與那些繼續發表違規者論著的出版社和刊物的合作關係。

  最後,我們重申,採取這一行動乃是完全自願且理性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中國學術的健康發展和良性發展,嚴肅懲治學術腐敗。當然,學術腐敗在中國涉及到的問題很多,也很複雜,因而不是我們這樣一個行動能夠完全解決的。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並積極參與和響應我們的倡議,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必須不斷地對那些致使學術腐敗產生的各種制度性力量進行更徹底的反思和批判。

  此致

  敬禮

  二00六年三月二十日

  簽名(以姓氏筆畫為序)

  1, 丁 帆(南京大學文學教授)

  2, 干春松(中國人民大學哲學教授)

  3, 鄧正來(吉林大學法學教授)

  4, 鄧曉芒(武漢大學哲學教授)

  5, 方流芳(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

  6, 毛 丹(浙江大學政治學教授)

  7, 王 健(西北政法大學法學教授)

  8, 王 毅(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9, 王人博(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

  10, 王中江(清華大學哲學教授)

  11, 王東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文學教授)

  12, 王則柯(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

  13, 王紹光(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

  14, 王家範(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

  15, 王敏遠(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員)

  16, 韋 森(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17, 盧 鋒(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

  18, 史晉川(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

  19, 田 濤(上海政法學院法學教授)

  20, 劉 星(中山大學法學教授)

  21, 任劍濤(中山大學政治學教授)

  22, 孫 麾(中國社會科學院編審)

  23, 孫周興(同濟大學哲學教授)

  24, 孫笑俠(浙江大學法學教授)

  25, 許紀霖(華東師大歷史學教授)

  26, 許章潤(清華大學法學教授)

  27, 朱志榮(蘇州大學文學教授)

  28,陳 來(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29,陳少明(中山大學哲學教授)

  30, 陳平原(北京大學文學教授)

  31,陳亞軍(南京大學哲學教授)

  32, 陳宜安(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教育學研究員)

  33, 陳映芳(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

  34,陳思和(復旦大學文學教授)

  35,陳曉明(北京大學文學教授)

  36,陳家琪(同濟大學哲學教授)

  37,陳嘉映(華東師大哲學教授)

  38,杜小真(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39,何懷宏(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40,何家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

  41,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

  42,宋新寧(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

  43,蘇智良(上海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

  44,汪丁丁(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

  45,吳國盛(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46,肖 濱(中山大學政治學教授)

  47,肖 鷹(清華大學教授)

  48,楊 華(黑龍江大學語言學教授)

  49,楊 健(中國人民大學管理科學教授)

  50,楊孔熾(福建農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育學教授)

  51,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教授)

  52,周 憲(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53,張 軍(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54,張 法(四川外語學院文學教授)

  55,張 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56,張 靜(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

  57,張千帆(北京大學法學教授)

  58,張節末(浙江大學美學教授)

  59,張志揚(海南大學哲學教授)

  60,張曉勁(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61,張維迎(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

  62,金 雁(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教授)

  63,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員)

  64,林尚立(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

  65,羅衛東(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

  66,孟繁華(瀋陽師範大學文學教授)

  67,單世聯(廣東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員)

  68,尚曉援(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

  69,郁建興(浙江大學政治學教授)

  70,鄭永流(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71,郝 建(北京電影學院文學教授)

  72,賀衛方(北京大學法學教授)

  73,洪子誠(北京大學文學教授)

  74,胡必亮(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

  75,胡傳勝(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員)

  76,胡旭晟(湘潭大學法學教授)

  77,項賢明(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

  78,姚 洋(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

  79,趙汀陽(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員)

  80,高 華(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

  81,高力克(浙江大學政治學教授)

  82,高全喜(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員)

  83,高鴻鈞(清華大學法學教授)

  84,錢 遜(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學教授)

  85,錢乘旦(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

  86,秦 暉(清華大學歷史學教授)

  87,倪樂雄(上海政法學院政治學教授)

  88,倪梁康(中山大學哲學教授)

  89,唐少傑(清華大學哲學教授)

  90,唐壽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

  91,夏曉虹(北京大學文學教授)

  92,徐友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員)

  93,袁偉時(中山大學哲學教授)

  94,曹 培(汕頭大學法學教授)

  95,崔之元(清華大學政治學教授)

  96,崔衛平(北京電影學院文學教授)

  97,黃興濤(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教授)

  98,章詒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99,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員)

  100,程光煒(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教授)

  101,葛劍雄(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

  102,韓東育(東北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

  103,景躍進(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

  104,舒國瀅(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

  105,雷 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研究員)

  106,蔡 翔(上海大學文學教授)

  107,翟振明(中山大學哲學教授)

  108,黎紅雷(中山大學哲學教授)

  109,潘德榮(華東師範大學哲學教授)

《世紀中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