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 : 中國政治生態的三大分裂

發表:2006-02-22 02: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與中國政府處理這些矛盾的嚴重失當,使得中國社會像患了精神分裂症狀。而胡錦濤向毛時代回歸及其使用的整套意識形態話語,更加劇了這種分裂。

分裂之一是前年筆者在「黨務系統向左轉,政務系統向右靠」一文中談到過的執政理念與執政行為的嚴重分裂。所謂「黨務系統向左轉」,即意識形態控制大大加強,政治用語也日益還原到毛時代的話語系統,最近還再次象徵性地表示要回歸「延安道路」;而「政務系統向右轉」,指的是社會經濟政策向右靠,許多政策已經明顯地出現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的痕跡,對導致中國政府高度軟政權化的腐敗問題更是放任自流;對於收入差距問題,則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在鎮壓底層反抗時,卻表現出一種對暴力的迷戀傾向,廣東太石村事件與汕尾事件中的政府行為,完全與其意識形態表述「重民、親民、愛民」相反──這種執政理念與執政行為的嚴重分裂,但中國政治領導層卻以一副對這種分裂假作不知的「深藏不露」掩蓋自己的黔驢技窮。

分裂之二是中國的知識精英對改革認識的嚴重分裂。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認識的分裂雖然表現為對所謂「改革」持贊成還是批評的態度,但雙方都各自迴避一個要害問題。贊成深化改革者迴避了一個改革的名實問題:改革使誰獲利?他們根本不想揭穿這種假改革之名,行掠奪公共財產與民眾財產,剝佔人口近80%的下層人民利益之實的改革真面目,而是將改革圖騰化神聖化,以此捍衛自己的權益;而批判改革者,雖然是從改革造成的諸多問題出發否定改革,但開出的藥方卻是要回到改革前的時代。他們迴避的是另一個帶有根本性質的問題:改革前的舊體制是今日問題之根。所以這藥方既治不了病,還將使中國陷入更深的認知分裂之中。

──讀者且不要認為這種討論如同自由民主社會之政治或者學術爭論,因為在民主社會裏爭論這類問題,不需要將批評政治體制與政府列為禁忌。而中國卻不然,即使捍衛改革者談到今日中國問題乃是改革不深化所致,也避免談到要深化的方向是什麼。不能說所有的人都弱智到不知道需要改革的對象其實就是今日中國的新極權政治體制,而有的人出於可以理解的政治高壓,緘口不言;而有的人卻出於政治謀算,相反還為這一政治體制積極辯護。

分裂之三是底層民眾對自身處境的現狀與解決出路認知的嚴重矛盾。一個網上廣為流傳的帖子幾句話就將官方學者用理論層層包裹的改革實質揭了老底,「房改是把你荷包掏空,教改是逼得二老發瘋,醫改是給你提前送終。就業難得你整天頭痛」。這種旨在掏空百姓儲蓄的改革,老百姓自然不擁護,但他們想的卻是要回到改革以前那種讓中國歷史倒退了大半個世紀的小農式社會主義中去。

上述分裂產生了嚴重的矛盾,但執政集團對輿論的嚴厲管制與政治上的嚴重封閉,卻使得人們沒有任何制度性管道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所有言論被強行逼縮到網路上的BBS這一塊小而又小的空間中,而表達渠道的逼仄最後導致了表達方式的逼仄與表述語言的狂烈,精英與民眾的對峙在這裡達到極致,知識者當中的草根已經到了逢精英必反的地步,而精英對此的典型回應堪稱「要頂住網路輿論的壓力」。而有名有姓的精英們自然不敵無數穿著馬甲的網路草根,過去二十多年向政府獻策論最多,為「 改革」撰寫辯護詞堪稱車載斗量的經濟學界精英也因此成了眾矢之的。

前一陣關於中國到底有幾個經濟學家的爭論就是網路激戰的一個經典案例:認真的批評者並非不知道經濟學家的專業素養與道德良知是兩回事,也並非不清楚有無道德良知並非評判專業資格的主要依據。但這種模糊是有意的,它代表了在當前政治語境中,草民階層對整個改革的憤恨以及一種無出路狀態下的發泄。而被批判的精英們不敢說出來的是這樣一點:他們在為自己言論立場挨批的同時,也在代當局者受過。

目前中國的政治狀態已經讓任何隱喻以及暗藏機鋒的理論研究與文化表述失去了讀者,以和平理性訴求為主的維權運動則成了底層反抗的行為主流。但當局對此的回應卻依然是對暴力鎮壓的迷戀,這讓人看到了中國正在一步步走向政治危機── 這種危機的表現形式是社會危機。

怎麼辦?這個巨大的問號困擾的不僅僅是中國的精英,也包括草民。(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