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淵:為古人「句踐」正名

發表:2005-02-05 09: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臥薪嘗膽」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故事之一。它講的是吳、越兩國爭戰,吳王闔廬負傷而死,臨終前囑咐兒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繼位後努力練兵,越王句踐聞訊來攻,被吳軍一舉擊敗,僅餘五千士卒困守會稽。句踐依了范蠡的計策,先以「卑辭厚禮」賄賂了吳國太宰,緩解危局,繼而發憤圖強,不忘兵敗之恥,「置膽而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若干年後發兵滅吳。

吳、越兩國地處江南水鄉,而「闔廬」、「夫差」、「句踐」卻又很像《史記.匈奴列傳》說的「有名不諱,而無姓字」的戎狄人名。因此,我們還須追究吳、越兩國王族的由來。

《周本紀》記載說:「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說來,周文王就是「昌」,吳國的始祖「太伯」,就是文王的「大伯父」。司馬遷將「吳太伯」的出走,美言成「謙讓」,其實他是居長而失意,於是帶領一部分族眾遠徙江南落戶。

越國王族也是來自中原,不過是在更早的夏朝。《越王句踐世家》說:「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發,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我們無法查實夏朝是否曾經將族人分封到浙江地方,但夏部落的後人在會稽建立了一個「越國」,也一定是事實。

吳、越兩國分別與周、夏部落有關,而我們從許多方面注意到夏、商、
周、秦都是與戎狄有關的部落。因此吳、越兩國的國君有著與北方民族相似的人名,乃至許多吳、越地名也與北方民族族名有關,就都不奇怪了。《史記.正義》說「太伯居梅裡,在常州無錫縣東南六十里」,今天江蘇無錫的梅裡地方還有周族宗廟。事實上,地名「無錫」和「梅裡」都是北方民族族名,「無錫」就是「紇奚」,「梅裡」就是「篾裡乞」。下面我們還將看到越國「諸暨」、「句章」等地名,也都是與北方民族的族名有關的。

「句踐」這個人名很引人注意,它很早就被訓作「勾踐」(gou-jian)了;如果把它讀成「句踐」(ju-jian),是會被人當成笑柄的。乃至,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為了免訛,在新編的《辭海》裡乾脆只留下了「勾踐」的詞條,而把「句踐」取銷了。然而,好學問的顧頡剛先生校點的《史記》,是不採用這種說法的,但顧先生也沒有說明它的讀音。

「句踐」不是偶見的人名,《史記.刺客列傳》提到過一觥奧塵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