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國書引出塵封已久的「五大臣出洋考察」


一九零九年比利時國王的國書,至今尚未拆封,時至今日這封信的封口仍被死死地粘著。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坐落在故宮西門,沿著紅牆一溜兒黃瓦灰磚的樓房,高不高,低不低,與故宮氣勢恢宏的樓臺殿宇極不相稱。檔案館的工作人員熱情地為我拿來了一袋袋佈滿塵埃的檔案。我找的都是本世紀初的外務檔。當我將一袋卷宗攤在閱覽室裡寬大的臺案上時,一封被厚而結實的淡黃色信封小心翼翼包裹著的信從檔案袋裡滑了出來,信封正面用法文寫著收信人的名字我盯視著那兩行被歲月長久浸泡而黯然失去原有色澤的藍黑墨水字跡,細細辨識著,赫然發現,收信人是光緒皇帝。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想抽出信來看個究竟。雖然我不懂法語,但連蒙帶猜,興許能看出個大概。然而,接下來的事讓我驚呆了,我根本無法將信從信封裡抽出來,因為時至今日,這封信的封口仍被死死地粘著。

據史料記載,比利時國王曾遊歷中國廣東一帶

從中文檔案中推測,這封信來自比利時,是比利時國王雷歐頗勒得二世(LEOPOLD II)給光緒皇帝寫的一封國書。據史料記載,早在1863年,比利時國王曾遊歷中國廣東一帶,當時中國大臣慇勤款待,厚禮有加。但此信並非是1863年寫的,那時光緒還沒出生呢。此信是1906年6月2日寫的,於1906年8月3日由比利時駐中國公使交給了中國外務部。

根據中國的外交檔案記載的情況推測,這是比利時國王對中國政府考察團所帶中國國書的回函。這使我想起了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這一歷史事件。長期以來,史書對此事件隻字不提,就像歷史上從未發生過一般。


一封外國首腦的國書至今未被拆開過

我仔細檢查了一番信的封口。顯然,當年信被裝入信封之後先用膠封口,然後於信封背後的封口中間加封紅漆,紅漆上再蓋帶有皇冠圖形的國印。加封的紅印只在上部略有剝落,其餘完好無缺。

一封1906年的信,時隔近一個世紀!我不由得拍案叫奇。

一封外國首腦的國書,至今未被拆開過,此事實在荒唐!

一封國書引出塵封已久的「五大臣出洋考察」。

我曾想建議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將其拆開,但很快便打消了這一念頭。九十多年前發生的這件荒唐之事,雖屬荒唐可笑,卻是中國走向世界歷程中無法避免的小插曲。它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代歷史文物。

我又急著翻找其他的檔案資料,終於又看到不少外國文字。有英文、德文、義大利文、法文等等。有的信紙分明印著燙金的皇冠,或是蓋著總統的大印。都是出自一些國家元首的國書。

收信人當然是中國的皇帝光緒。

大丹國大君主致大清國的皇帝書,大皇帝此次所派禮部尚書戴鴻慈、閩浙總督端方膺此重差,該二員籌措均甚妥洽。恭表大皇帝宸情無不盡致。

  大皇帝福壽無疆
  皇基永固
  哥本哈根
  1907年2月7日

丹麥國王的信中所提到的戴鴻慈、端方膺此重任,是指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中的兩位,他們率一路考察團重點考察了德國、俄國等13個歐洲國家。另外一路是親王載澤率領,重點考察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


義大利國王對中國考察團大加讚許

1906年7月19日,當戴、端考察團在返國途中,在義大利輪船的甲板上東望臺灣,西望廈門之時,義大利國王愛馬努埃拉三世(EMANUEL III)正坐在拉戈呢威宮裡,在帶金邊的宮廷御紙上,給中國皇帝光緒手書一封熱情友好的國書,對中國考察團的考察大加讚許。

此時此刻,他也許又想起了中國大文豪蘇東坡的《赤壁賦》。

大清國大皇帝陛下

大皇帝與朕及我國夙稱格外友誼敦崇。今特派湖南巡撫端方、戶部右侍郎戴鴻慈前來我國考察政治,足徵友睦之新據。朕時盼兩大臣既能詳明考察我國法律、政治,定能一面俾中意交涉日見親洽,一面於大皇帝之國極有利益也。……

  西曆一千九百零六年七月十九日
  大皇帝之至好良友威德禮佑哀瑪納維利御筆

這封信的原件是用鋼筆手寫而成,字跡非常漂亮。信寫在淡黃色的宮廷御紙上。另有一封翻譯件,便是上面引述的,不知是誰翻譯的,朗讀給光緒聽肯定老得打磕巴兒。

羅斯福總統給光緒皇帝的信熱情洋溢

為中國政府考察團考察的事,羅斯福總統也給光緒皇帝寫了一份熱情洋溢的信。

美國總統的國書只是原文,我沒找到當年的翻譯文。文中的大概意思是:

美國總統羅斯福致中國皇帝

尊貴的好朋友:

我高興地從您所派遣的大臣戴鴻慈、端方的手中接過了您的信。您讓您的訪問團來到美國考察學習我們國家的政治體系。您的訪問團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友好的印象。我感到非常高興。您的訪問團把貴國的友好情誼帶到了美國,我們也請考察團將美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帶到中國去。

我非常樂意迎接這些先生們,會精心安排他們去考察一些地方和部門,以便他們能順利完成他們的使命。我將提供給您的考察團一個方便而有效的計畫。

祝您一切安好!希望您給中國帶來和平與幸福!

您的好朋友


光緒末年是近代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大轉變時期

手捧這些來自西方各國的國書和外交文件,我的眼前浮現出了中國政府考察團千里迢迢「西天取經」的景象來。雖然用不著「你牽著馬,我挑著擔」,一路上伏妖降怪,闖渡難關,但畢竟充滿了傳奇色彩。試想,就在幾十年前,這些文明的國度還被中國人視為野蠻人的部落,不屑與之交往,曾幾何時,卻浩浩蕩蕩、堂而皇之地赴西洋各國考察學習來了。

人們印象中的光緒皇帝有著柔弱、窩囊的性格,然而,細想一下,有哪一朝如同光緒那樣,敢於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又有哪一朝向歐美國家派出如此龐大的考察團,考察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呢?

如果我們從更為廣闊、更為深遠的歷史背景來檢視近代中國所走過的道路,我以為,近代中國在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危機時,經歷了兩次翻天覆地的歷史大轉變。一個是在咸豐末年,所謂的「天朝王國」全面崩潰,誕生了一個民族國家。一個是在光緒末年,結束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體制,試圖向一個民主的君主立憲政體轉變。

為何這段歷史很少被人提及

另外,就這段歷史的研究狀況而言,筆者也確實感觸良多。在這段歷史中,活著一些我認為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意義非同尋常的人物和事件,而這些人物和事件本該早已記錄在歷史的教科書中。可近一個世紀過去了,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在眾多的有關中國近代歷史的著作中,很少提到這次考察。我看到德國一本著名的世界編年史畫冊,其中1906年卷,厚厚一本,僅收了一張中國人吸食鴉片的照片,文字說明講的是1906年9 月20日光緒發表通告,在十年內禁絕鴉片。報導雖是正面報導,但給人的印象是當時中國的問題只是吸食鴉片。可就在這一年,中國考察團在德國停留了近兩個月,考察了德國十幾個城市,考察了德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德國文化部派人陪同中國政府考察團考察德國,拍攝了兩套相片,一套是中國考察團在德國考察時拍攝的照片,以及與德國各部官員在一起合影的照片。一套是被考察團考察的有關城市和單位的照片和文字介紹。筆者已知的就有六本相冊。為什麼不能從中選用哪怕是一張呢?為了考察團更深入更準確地理解德國各方面的情況,德國政府好幾個部委為考察團提供了八份詳細的報告。為什麼不能將當時的情況做一客觀的介紹呢?當我在德國國家檔案館裡打開那幾隻佈滿塵埃的黑色檔案箱時,我想,恐怕很少有人翻閱過有關當年中國考察團的檔案吧。

然而,以上並不能全責怪西方人的偏見。長期以來,國人自己不重視自己的這段歷史,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一跳而過。其間中國究竟做了些什麼,沒人關心。中國近代史學界所表現的畸輕畸重,忽風忽雨,同樣的事件和人物,五六十年代說的,六七十年代說的,和八九十年代說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令人深思。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