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之祖禪學之最——少林寺的歷代高僧


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時來中國傳播佛教,深得敬重。北魏遷都洛陽,孝文帝在洛陽為他建造寺院。跋陀性喜幽靜,孝文帝又在嵩岳少室山下為他建造寺院。這座寺院即現在的少林寺,跋陀是為少林寺的創立者和第一位住持。他在寺內翻經臺翻譯了《華嚴》、《涅槃》、《維摩》、《十地》等經,並度化了慧光、僧稠等人。年老後跋陀遷居少林寺外,直到圓寂。

  

  達摩


   菩提達摩,天竺(印度)人。梁大通元年(527年)從廣州登陸,到中國傳播佛教。達摩渡長江入北魏境,先遊歷了洛陽,後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個石洞裡面壁靜修,時間長達九年。他依據大乘派教義,融匯中國精神,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被尊為初祖。在眾多求教者中,達摩選擇將衣缽傳給了慧可。東魏天平三年(536年)達摩圓寂,葬於熊耳山,立塔於定林寺。
  

  僧稠,昌黎人,俗姓孫。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拜治實為師,後到少林寺拜跋陀為師。僧稠少時體質較弱,後發憤習武,練得拳捷驍勇,體輕身靈。他理解極快,學佛成績卓著,被跋陀讚為「蔥嶺以東,禪學之最!」他後來在嵩岳寺講經說法,影響很大。

  

  慧可

   洛陽虎牢人,俗姓頤。他幼年出家,通曉佛典。四十歲時拜菩提達摩為師。為表求道決心,慧可竟用刀自斷左臂,奉獻達摩座前。感其赤誠,達摩授法器、賜法名,收他為傳法弟子。慧可是為禪宗二祖。他在少林寺西南山上養傷時的住所和石臺,後成為二祖庵和養臂臺,遺蹟尚存。
  

 

  福裕,號雪庭,山西文水人,俗姓張。九歲入學,理解力極強,鄉里人稱他為「聖小兒」。出家後拜休林為師。元世祖慕其名德,命他住持少林寺。元憲宗時授他都僧省之符,命他總領天下僧眾。他率眾修復了嵩山一帶因戰亂毀壞的寺院,常被後人尊為少林寺中興之祖。他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圓寂。元皇慶元年(1312年)被追封為大司空、是府儀同三司並晉國公。
  

  緊那羅

  緊那羅,不知其來歷。據《嵩書》記載:「至正初(1341年)忽有一僧至少林,蓬頭裸背跣足,止著單褌,在廚中作務。……至十一年辛卯(1351年)三月二十六日,潁州紅巾賊率眾突至少林,欲行劫掠,此僧乃持一火棍而出,變形數十丈,獨立高峰,賊眾望見,驚怖而遁。僧大叫曰:『吾緊那羅王也!』言訖遂沒。人始知為菩薩化身也。」緊那羅在少林寺地位極重,寺中有緊那羅殿和其塑像,被尊為少林護伽藍神。

   法如,上黨人,俗姓王。幼年隨舅父到豐陽,先事青布明為師,十九歲時出家。經青布明指點,他又投禪宗五祖弘忍為師,侍奉前後共十六年,直至弘忍滅度。之後他北遊嵩岳,在少林寺住下,唐永昌元年(681年)圓寂。他被認為是傳自弘忍的又一位禪宗六祖,塔在少林寺東側許塔溝村口。

  慧光(487∼536)

  慧光,長盧人,俗姓楊。十三歲時隨父入洛陽,後被跋陀收為弟子,不久在少林寺出家。他為跋陀所譯佛經註疏,刻版印刷,又因他學佛心領神會,向人傳授講解透徹,被稱為聖沙彌。他圓寂於河北鄴郡。

  洪遵(530∼608)

  洪遵,相州人,俗姓時。他八歲到少林寺出家,跟從師父資雲。後被北齊朝庭封為斷事沙門,負責處理僧人違反佛教戒律之事。隋時,文帝也封洪遵為官,但他仍住在少林寺內。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洪遵被舉召赴京,與印度僧人一起譯經。

  慧安(?∼709)

  慧安,荊州支江人,俗姓李(一說姓衛)。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為挖大運河,隋大業年間追集丁夫,餓殍相枕,慧安乞食救濟飢民。隋煬帝聽說後詔見慧安,他又潛藏起來,到衡岳寺去做頭陀。唐貞觀年間,他往黃梅謁見禪宗五祖弘忍,之後遍歷名山,並在少林寺住下。唐神龍二年(706年),他被招入宮庭,三年後辭歸,不久圓寂。

報恩(1058∼1111)

  報恩,黎陽人,俗姓劉。他生於碩儒世家,從小就通治國方略,考試登第。他厭倦塵境,向朝庭辭官,出家為僧,朝庭准從了他的請求。於是他傾心於禪宗祖道,謁訪諸多高僧。後來當朝丞相請他到少林寺講經開示,不久他又應詔在少林寺住下,參禪說法。

  教亨(1150∼1219)

  教亨,號虛明,濟州任城人,俗姓王。七歲在崇覺寺出家,十三歲受大戒,十五歲外出遊方。他先後出入過五座道場:嵩山戒壇寺,韶山雲門寺,鄭州普照寺,林溪大覺寺和嵩山法王寺。後應請住持少林寺。但不久他又引去,徜徉於嵩少間數年。金興定三年(1219年)圓寂。

  同光(700∼770)

  同光,山西人。弱冠出家,二十六歲受其足戒。他投會善寺普寂為師,後入少林寺,宣法開示二十餘年,震動遐邇。安史之亂時,他似避禍於荊州。唐大歷五年(770年)圓寂於少林寺。

  法玩(715∼790)

  法玩,山西人,俗姓張。十八歲時學道於普寂禪師,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普寂謝世後,法玩有時住在嵩山,有時去洛陽。唐貞觀六年(790年)八月十三日,法玩於洛陽大敬愛寺圓寂。塔在少林寺西側。

  文才(1273∼1352)

  文才,號淳拙,臨汾人,俗姓姚。其父為居士。文才年歲稍長,即請學佛,父母從其志,送他出家剃度。他謁訪少林寺的還源福遇,執侍多時,後又到龍門山讀經三年。接著他隱居於終南山中。元泰定元年(1324年),被請出住持少林寺,但他於元天歷二年(1329年)辭退。到了元至正五年(1345年),他又被請出再任少林寺住持,七年後圓寂。

  邵元

  邵元,號古源,俗姓源。他原是日本國山陰道但州正法禪寺住持,元泰定四年(日本嘉歷二年,1327年)來中國。先在福州,後到天台山、天目山、五臺山遍訪名僧,元天歷二年(1329年)到嵩山少林,長住二祖庵達二十一年。他在少林寺任書記之職,曾為息庵義讓行實碑撰文,並為菊庵法照塔撰文作書;他還曾作為全國百名高僧之一到京師宮裡參與大藏經的翻譯。邵元於元至正七年(1347年)返回日本。

  了改(1335∼1421)

  了改,號凝然,嵩陽金店人,俗姓任。十四歲時拜少林寺提點訓公為師,二十一歲時受戒。他曾在香山參訪月印長老,後到天慶寺跟從松庭禪師。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了改任少林寺住持,三年後辭退,但仍駐少林寺,直到圓寂。

  文載(1454∼1523)

  文載,號月舟,北畿通州人,俗姓王。九歲入鄉校,十三歲出家,拜白庵為師。二十歲時出遊參學,三年後回還,閉門不出,讀經習靜。他又到少林寺參叩無方可從,三年後更遍參京城諸多禪師。明弘治年間,文載住白塔精舍內閱大藏經。明正德三年(1508年),祠部任命文載住持少林寺,前後十六年,直到圓寂。

  悟須(?∼1563)

  悟須,號匾囤,一號無空,禹州人,俗姓陳。年過二十後辭父母出家,入少林寺,以梵僧喇嘛為師。十數年後辭別師父,到中條山中修行三個月,接著在峨嵋山巔住下。後來他又遍游全國,到京城,居吉禪庵中,印造了大彌陀經若干藏。不久他重回少林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他再次離開少林寺去峨嵋山,行至州江中時坐地圓寂。悟須是明代著名的十八武僧之一,他的骨灰歸回了少林寺,建塔埋葬。

  正道(1547∼1609)

  正道,字無言,洪都新建人,俗姓胡。他開始在上藍寺出家,拜和尚為師。二十歲後跟從知休禪師,住在南嶽淨瓶崖。知休指點他參謁遜庵,後又指點他到少林寺參謁幻休常潤。正道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被祠部任命為少林寺住持,前後十七年,直到圓寂。

  恆林(1865∼1923)

  恆林,號雲松,伊川宋寨人,俗姓宋。光緒初年入少林寺為僧,民國元年被任命為登封縣僧會司僧會,後又被推選為少林保衛團團總。任職後數年間購置槍枝,訓練武裝,打擊土匪,備嘗辛苦。民國十二年(1923年)秋,積勞致疾,卒於職。

  行正(1914∼1987)

  行正,字願安,登封城關劉莊人,俗姓李。1920年在少林寺出家,1932年在九華山東崖寺受戒。後任河南省佛教協會理事,少林寺住持。文革期間,行正採取轉移地點、埋藏地下等方法,保存了一批少林寺文物。1986年,他被正式任命為少林寺方丈,結束了自清康熙以來少林寺無方丈的歷史。他於1987年圓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