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國有資產是這樣流失的


中國經濟學界普遍流傳著一個「比較認可」的數據:近年來,全國國有資產每天流失1個億。國有資產的流失和職工權益被侵犯往往是同時發生的。那麼,這些國有資產是如何流失成私有資產的呢?重慶嘉陵化工廠「吞象」的改制過程為這個秘密揭開了一點蓋子。

據新京報5月24日報導,改制前,重慶嘉陵化工廠(以下簡稱嘉化廠)共有職工1200多人,在崗者688人,屬於中型國有企業,該廠生產的高錳酸鉀銷量一度佔到全國市場的40%左右。

嘉化廠在1997年6月18日正式轉制,當時曾被譽為「中國大中型國企改制民營企業的第一例」,名揚全國。並以全體職工出資入股購買國企的「嘉化模式」在全國推廣。後來的許多國有企業改制都參照了嘉化廠的改制模式。

在改制中,嘉化廠原國企法人代表李守昌及其家族成員通過掌控的「嘉華」和「青城」等關聯公司「過手」嘉化公司的進貨及銷售渠道,使「嘉化」欠下上述兩家公司鉅額債務。

而李氏家族通過看似合理的「債轉股」方式從幕後走向前臺,成為了嘉化公司的當然大股東,完成國有資產向李氏家產轉換的整個「蛇吞象」過程。

* 企業法人股部分分配標準和過程為黑箱作業

按照改制指導小組批准的公司章程,公司註冊資本(總股本)1053萬元,其中職工實際出資入股共356萬元,另有697萬元的公司法人股。

改制資料顯示,嘉化廠董事長、法人代表李守昌實際出資27萬多元,然而,他在1053萬元的總股本中卻佔到了15.78%的股權;同在該廠工作的其妻蘇鈺實際出資68萬元,但佔有總股權19.25%。因為李還獲得了139萬的企業法人股,蘇獲得了40萬餘元的企業法人股。全廠一般職工佔到的總股本為400多萬股,不到1053萬股的半數。

關鍵在半年後的二次股權變更。1997年12月,嘉化有限公司少數人提出了變更登記申請書,申請註冊資本由 1053萬元變為 2588萬元,除了嘉化公司的股本由1053萬元增加到近1400萬元之外,還增加了兩個大股東:嘉華貿易總公司和青城貿易公司,而這兩個公司的法人代表都是李守昌的妻子蘇鈺。

這次變更連嘉化的職工股東們都鮮有人知道。憑著30位股東的簽字得到了重慶工商局註冊科的認可。而這30多位股東的簽字是在不明真相下簽的,以為是參加會議簽到,而且沒有簽名的日期。股權變更後,職工總股本只佔到此次增資擴股後總股本2588萬元的百分之十幾了。

按規定,企業法人股應該是國家優惠減免的部分淨資產入股,這部分股本要按照貢獻大小、職務高低、工齡長短等分配,其中按工齡長短分配的比率應佔到一半。時任重慶國企改制指導組組長的肖通俊也說,他對具體的股權設置並不知情。

李守昌一個人獲得的配股佔到企業法人股總股本的20%以上,而蘇鈺並非公司高層,也無所貢獻,卻獲得遠遠超出其他人的配股。加上李守昌的弟弟、弟媳,李氏家屬的總持股達90%以上。

而正是李守昌在擔任嘉化廠廠長期間,嘉化廠由盈利走向瀕臨破產。

* 嘉華、青城和嘉化廠的關係

嘉華、青城這兩個公司原是加化廠的下屬部門,負責廠裡的原材料採購和產品銷售。1993年,廠裡撤銷「嘉華經營部」進而成立嘉華綜合貿易公司,李守昌自己擔任法人代表,94年轉給其妻蘇鈺。1996年,成立青城公司,性質類似。這兩公司寄生於嘉化,卻是獨立的法人企業,其主要的業務是經手嘉化廠的原材料採購和產品銷售。

嘉華和青城貿易公司壟斷了嘉化的原材料採購和產品銷售,從中賺差價。譬如,嘉化廠每年需冰醋酸4500噸,以市場價每噸約4800元計算,嘉化與嘉華簽訂採購合同後,每噸平均將高出當年市場價200元左右,僅此估算,5年間嘉華公司便賺取嘉化廠400萬元左右。

此外,嘉華還壟斷了煤、氯化鉀等大宗原材料採購,到後來連包裝袋、桶,甚至廠內職工勞保、生活用品發放也由它過手。至於產品銷售,則由廠裡低價賣給嘉華,嘉華再加價賣給市場。

從工商登記看,嘉華公司當初的註冊資金(由嘉化廠投入)不過100萬元,青城公司註冊資本為50萬元。到改制前,兩公司的年營業額分別達到4238萬元 和2106萬元,而它們的「對外投資」分別達到了1000萬元和128萬元。

這樣,由嘉化廠投資的「第三產業」變成了嘉化廠的大債主。截至1996年底,嘉化廠已累計欠嘉華公司千餘萬,僅利息就達370萬元。

嘉化廠原財務科長呂中林說,「實際上嘉華公司只有三個人,兩個是財務人員」。在完成上述一切行為的過程中,嘉華公司並不需要出人手,購銷人員都由嘉化廠出,花費廠裡開銷,「嘉華只是賬目上過一道手」。而嘉華的帳目嘉化廠的財務不能過問。

這就為「蛇吞象」創造了條件,中國許多國營企事業單位都是這樣「搞活經濟」的。

* 資產順利轉換

查閱1996年11月份嘉華公司的工商註冊資料可以發現,在總股本102萬股中,蘇鈺佔有9萬多股,李守昌之女李先啟(當年是個初中生)佔有8000餘股,加上李守昌自己,三人的股份相加佔嘉華總股本60%。

1999年8月9日,嘉華公司的股本變更為155萬股,其中蘇鈺佔有100多萬股,佔總股權的72%;李先啟(當時還在上高中)的股本增加到8萬股,約佔總股本5.1%。

據青城公司的董事丁像坤證實,青城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也是蘇鈺,所佔股份達到70%以上,李先啟也在青城公司持股。

除了嘉華和青城公司,嘉化的關聯企業還有紫竹化工廠,法定代表人蘇鈺、李先啟;長陵化工公司,法人代表李守德(李守昌之弟;)蘇州化貿公司,法人代表蘇鈺;江北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守德;鯤鵬化工公司(李守昌和其妻女以自然人入股和企業股方式佔有大量股份);嘉化成都經營部(法人代表蘇鈺)等。

有職工說,蘇鈺一人當了五個老總,李家有9口人在廠或廠的關聯企業當領導。

這樣,在嘉化廠在通過「模糊」的過程完成增資擴股後,李氏家族通過「債轉股」方式「從幕後走向前臺」成為了嘉化公司的當然大股東,加上李、蘇兩人在嘉化原來就持有的可觀股份,以及在第二次股權變更中以自然人身份追加了一部分股份,至此,李守昌及其親屬實際上已絕對控制了嘉化公司股權,約在90%以上,完成了李氏家族整個「蛇吞象」過程。

* 職工維權

7年前,嘉化廠改制方案對改制前景的預期很高,入股分紅的前景也被官方普遍看好。7年來,職工們卻沒有分過一分錢的紅。

當時廠裡以經營困難為由,職工減員50%(重慶媒體的報導中,嘉化廠卻被當做實現「無一人下崗」的典 型),造成了許多職工生活困難。

當職工、股東漸漸發覺了嘉化廠的「變化」後,他們開始了維權行動。2003年12月29日,嘉化300多名職工股東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併發函邀請全市新聞媒體參加。在那次會上,宣布否決了嘉化公司同日產生的董事會換屆選舉結果,並將決議送交重慶市長、市經委和江北區工商局。

2004年元月2日,嘉化公司不顧「第一次股東大會」的反對,發布了董事會換屆公告。此後,數百名嘉化廠職工股東集體三次到重慶市委上訪。元月下旬,在崗和退休工人七八百人圍堵廠門半月,同時,工人們湊錢請律師,並向檢察院不斷反映李守昌的問題。

4月中旬,李守昌、蘇鈺被刑事拘留,此後取保候審。

* 誰之責?

有律師說,改制中經營者持大股,應該是出資認購股權,所謂貢獻股也應該是配給期權,經營者仍須出錢認購,而非配送干股。

另外,對嘉化廠改制進行資產評估的是重慶資質比較好的鉑碼會計師事務所,現該事務所主任李萍因虛假評估等問題已被檢察院傳訊。

而為嘉化廠註冊的重慶江北區工商局註冊科一負責人則說:當時的情況是,政府巴不得把嘉化這種國有企業脫手,「能送出去已經很滿意了,我們工商部門哪敢拖後腿」。

據悉,今年3月「兩會」期間,眾多代表反映了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國資委副主任李毅中承認,全國的一些縣級城市有的是將國有企業全部賣光了,地市一級中 60%∼83%國有企業被賣掉了。

有一位人大代表說,經濟學界則流傳著一個「比較認可」的數位:近年來,國有資產每天流失1個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