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考研人 掉進另一個「內卷」大坑(圖)

作者:如初,萬天南 發表:2024-05-19 08: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考研
2024年5月7日,上海(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19日訊】面對職場的激烈內卷,心生倦意,或者有意逃避,很多年過30歲、35歲的職場人,期待通過考研,積攢新能力,尋找新跳板,跨入新賽道。

不過,這些大齡考研人很快就發現,他們掉進了另一個極致內卷的大坑。

最近幾年,考研人數持續攀升,從2015年的165萬,激增到2023年的474萬。2024年雖然回落到438萬,但是內卷的本質似乎並沒有改變。

更何況,2024年研究生錄取率只有20%左右,這意味著每10人中,就有8人面臨著落榜。

33歲的文刀就是其一。

此前,她兜兜轉轉於媒體行業和公關公司,「都是夕陽產業」,她看不到出路。2023年下半年,心生倦意的文刀選擇裸辭,全職考研。為了準備今年的研究生面試,甚至不惜從山東飛到深圳,最後仍以一分之差遺憾落榜。

一番折騰之後,職場斷檔、囊中羞澀的文刀被迫走了回頭路,「我現在入職了一家新媒體公司,收入寥寥,先湊合著吧」。

至於要不要二戰考研,剛剛失敗過一次的文刀有點打鼓,「先攢點錢,半年後再說吧」。

今天,我們將鏡頭對準大齡考研人,他們究竟為啥要逆向大齡考研?備考期間遇到哪些難題?生活來源如何保障?在這場無聲的考研賭局中壓下籌碼,這一切的努力都值得嗎?

大齡考研人,期待「桃花源」

「我發現我從來沒和18歲的自己和解。」

司唸唸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可惜高考發揮失常,和夢中情校北大失之交臂。

每年高考,是一年中司唸唸最難過的幾天。

就像是結痂的傷口每一年都會被反反覆覆揭開,一次比一次疼。

剛好她當時剛從上海裸辭,回到老家小縣城,連續的熬夜加班讓她的身體熬不住了。

突然休息下來,司唸唸的過了幾天舒服的日子,但是很快,她便覺得渾渾噩噩,失去了對時間的把控感,身體疲勞無力,每天在看電影刷劇刷微博刷小紅書中度過。

一天她突然刷到了【墊底辣妹】的電影,重新點燃了對考研的熱情。

她想要重啟人生,重新奪回對時間的掌控,彌補18歲的遺憾。

對全職寶媽景星來說,考研是對乏味生活的反抗和吶喊。

景星出身金融圈,生娃後選擇回歸家庭,日子圍著孩子、老公轉。和老公的交流越來越少,也逐漸與社會脫節。

她的生活被茶米油鹽和孩子的屎尿屁填滿。關心的不再是行業賽道公司估值,而成了今天超市紙尿褲和雞蛋大促銷。

每次當老公興致勃勃談起一個社會熱點的時候,她除了點頭之外,也談不出什麼其他的觀點。

這和以前在辯論場上慷慨陳詞、在職場上勇往直前的她完全是兩個人。

她莫名的感到害怕,也患上了產後焦慮。

她希望通過考研,來重新找回那個神采飛揚的自己。

一直以來,馬菲都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普通的長相,讀了普通的二本,找了個普通的行政工作,日子就這樣一直普通著,似乎一眼望到頭。

於是30歲的馬菲,決定叛逆了一把,GAP了整整一年,想要去體驗越發精彩的人生。去西藏徒步、去國外蹦極、去爾濱吃凍梨、去淄博燒烤……

日子過的是精彩非凡。可是想要再回歸職場的時候,發現簡歷投出去基本都是「已讀不回」,僅有的一個面試還是並不靠譜的銷售,底薪只有1300。

「在國內只要GAP過,找工作好像就被判了死刑。」馬菲很無奈,但是對殘酷的現實欲哭無淚。

考研,似乎成了她的最優解。

遠超預期的意外和困難

畢業快十年,司唸唸專業課相關內容完全忘得乾淨。「你現在讓我來給新聞下個定義,我都說不出來幾個字。」

一切都要從頭再來。

甚至,身體素質和記憶力都大不如前了。

司唸唸之前加班的職業病,久坐的話腰疼、頸椎疼。

本來想著先把傳播學的400個名詞解釋抄一下,起碼混個臉熟,沒想到,寫了一千多字,就累的手疼。小時候寫作業磨起來的繭子又微微泛紅,感覺有了新的活力了。

司唸唸忍不住跟家人吐槽,「我這是出師未捷手先廢。」

30歲的老腰支撐不了久坐,司唸唸只能調整學習計畫,像中學課堂一樣設置番茄時間45分鐘,休息20分鐘。每學習一個番茄鐘,得躺在床上歇一會,要不然腰受不了。

相比較身體的疲累,劉佳華要承受的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無聲的壓力。

「我爸媽雖然表面上並沒有阻止我考研,但我知道他們覺得我不理智。「劉佳華很無奈,畢竟,在一貫傳統的父母眼中,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早點結婚生子,才是人間正道。

他們會默默的給劉佳華轉發,當地縣城的事業編報名消息,或者是旁敲側擊說,XX親戚家的表弟表妹結婚了。

劉佳華一般笑著敷衍過去,要不就視而不見,埋頭背書。

小林遇到的問題更讓人頭大,本來選了個末流985,就是因為看重了學校錄取的人多,結果上來就遇到了縮招,原先錄取100人,現在只剩下45。

活生生被砍掉了一半的人,也直接砍掉了小林一大半的熱情。

更讓小林抓狂的不僅是縮招,而且參考書也換了兩本,相當於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付之一炬。

小林一邊默念「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一邊默默流淚下單另外兩本書。

考前遇到問題,更是十分的搞心態。比方石晶在報名的時候,差一點就放棄,因為准考證照認證失敗。

現在大部分省份確認都是線上進行,需要提交身份證照片和本人手持身份證照片,按理來說沒什麼大問題,可偏偏對比的是當年大學畢業證上的照片。

「誰能和10年前長的一樣啊?」石晶簡直要瘋了,剛畢業的時候自己只有105斤,現在自己是個160斤的胖子。原先的瓜子臉也變成了雙下巴,眼睛也被肉擠成了一條縫。

本來石晶特地畫了個淡妝去海馬體照證件照,為了將來讀研期間有一個美美的照片,沒想到審核沒有通過。

石晶著急地在網上尋找解決方案,有小夥伴分享自己成功經驗——不要美顏,不要帶妝。最好用手機前置相機拍,越醜通過率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驗證這是有效的方法,可是石晶一遍遍拍照上傳,一遍遍驗證失敗。

第12次失敗後,石晶忍不住給上海招生辦打了電話,很直白地說自己比十年前漲了60斤。招生辦的老師也很無奈,因為往屆生照片必須先經過AI智能比對,才能經過下一步人工審核。但是現在石晶被卡在了第一關。

「AI識別不過,你可以用AI合成啊。用魔法打敗魔法。」在朋友的提醒下,石晶用AI照相館生成了自己的「AI證件照」。步驟很簡單,只要上傳十幾張自己大學剛畢業的照片再加上幾張近照,AI小程序自動生成。

看著眼前這「既像又不像自己」的AI照片,石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上傳考研報名確認。

「認證成功。准考證照片上傳成功」石晶長舒一口氣,但是隨即又擔心起來,萬一考研當天被攔在考場外怎麼辦。

石晶用AI比對自己的現照、身份證照片和准考證照片,結果現照和身份證照片相似度85%,身份證照片和准考證照片相似度85%。本人和准考證照片相似度只有70%。

為此,石晶特意在考試當天隨身帶了自己的畢業證,提前準備好一段解釋說辭,想要提前先做好準備以防被卡。

考研當天,入場安檢時,石晶都會特意解釋一下,自己長胖了。好在,有驚無險。雖然,本人和准考證照片相似度不是很高,但是監考老師在分別對比了本人和身份證,身份證和准考證後,就被允許進場考試。

囊中羞澀,全職和在職兩難全

大齡考研,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錢。雖然重歸學習角色,但是仍然要生活。房租、吃飯、生活用品、複習資料,甚至是輔導班、自習室……日常支出難免,那麼錢從何而來呢?

吳開園認為即使準備考研,也不能斷了收入來源,所以她選擇的是在職備考。所以她除了每天晚上下班到家晚八點到十一點的學習時間外,只能抓緊一切時間「見縫插針」學習。她將專業課筆記電子版導入到微信讀書上,然後利用上班通勤的時間來「聽書」。在公司,開一些無聊的大會時,插空背幾十個單詞。

司唸唸心安理得當起了「全職女兒」,吃住都在家裡。決定考研之後,她跟父母很好的溝通了一次,想要趁著自己還有衝勁兒的時候,再拼一把。司唸唸從小生活在一個民主的家庭,她的決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三十歲在家啃老,司唸唸也不好意思,就跟父母說,自己可以做飯。可是這廚藝實在是難以恭維,便承擔了每頓飯刷碗的活。從小,司唸唸最討厭的事就是刷碗,但是現在每次都洗得干乾淨淨。

用勞動換房租,司唸唸在安慰自己。

同樣是在家全職備考,一向好面子的小王實在是難以再向爸媽張口要錢。

所以,她選擇去夜市擺攤。從1688和拼多多上進一些便宜好看的小飾品,每天晚上擺2個小時,好的時候能有一百多的收入,雖然和自己辭職前月入過萬的收入沒法比,但是買點生活用品、學習資料的錢是足夠了。

何靈微則選擇了回到農村奶奶家備考,沒有什麼社交,也沒法點外賣,這樣生活成本更小。所以花費基本上也就是考慮資料的一些花費,她就秉承著,「堅決不報班,也堅決不花冤枉錢。

她的考研經濟賬本一攤開,除了報名費200之外,只買了兩本英語的歷年真題和30塊錢的網課視頻。

和何靈微不同,雖然也是脫產備考,但是工作前幾年,楊雅手頭攢了10萬塊錢。

這次考研是抱著必上的決心,所以他花了15,000塊錢報了一個1對1保過的輔導班。楊雅覺得這筆錢是花得比較值,起碼是有專業的人去給你指導,不必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方向浪費時間。

馬菲還有一筆額外的花費,就是在家附近包了一個考研自習室,一個月是1800塊錢。

因為在家學習,誘惑太多,自控力實在是個問題。書桌離床的距離很近,很容易就學著學著就想躺在床上。

但是到了自習室,馬菲起碼可以做到心無旁騖的讀書,畢竟是花了真金白銀,也更有動力學習。

落了考研的榜,上了生活的岸

小魚在30歲生日的前一天,收到了清華的擬錄取通知。

她動情地寫道,

「18歲的風越過了重重山崗終於來到了今天。我依然是最好的年紀。敬青春,也敬重啟的勇氣。"

而幾年前,和她來自同一個小縣城的黃璇,也做出了大齡考研的決定。31歲考研,33歲畢業考上北京高校的事業編。

在她看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如果沒有當時決定考研的勇氣,她也就沒有機會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開啟不一樣的人生。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成功上岸。

可是,所有人都上了生活的岸。

30歲的劉佳華就在考研輔導班裡認識了自己的老公,開始了一段相差6歲的姐弟戀。

雖然並沒有考研成功,但是三觀一致,情投意合的兩人邁入新婚的殿堂。一年的時間裏,劉佳華解鎖了妻子、母親多重角色。

更開心的是劉佳華的父母,一年前還在為女兒任性要考研卻拒絕相親而生氣,現在天天抱著小外孫笑得合不攏嘴。

雖然當了媽媽,但是劉佳華還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我從來沒後悔去考研,說不定哪一天我又重新備考。」

還有馬菲,那個說自己在自習室才能學進去的馬菲。她並沒有上岸,但是,她開了家名叫「上岸」的考研自習室。

「我這人啊,還是喜歡折騰。我看我那個自習室天天滿員。我一琢磨,這事能幹啊。」

馬菲是個行動派,說幹就幹,在小區裡盤了個150平的房子,簡單佈置之後,便對外招租。生意火爆得很,一個月回本不說,還賺了小兩萬。

這不,不到一年的時間,馬菲已經從找不到工作的「大齡求職狗」搖身變成了小老闆了,據說下個月就準備開第二家店呢。

而司唸唸,已經做好了二戰的準備。一戰她比北大錄取線只低了1分,十分遺憾。

「那可是北大啊,難道就不值得再去奮鬥一次嗎?」

而且可喜可賀的是,備考期間,司唸唸一直在社交平台上記錄自己的考研歷程和複習方法。一年的時間,不知不覺漲了1萬多粉絲。

如今,「考研博主」的身份讓她每個月有兩三千塊的廣告收入。

這讓她的脫產備考沒了「後顧之憂」,也要為自己的北大夢再衝一把。

尾聲

大齡考研值得嗎?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單純算經濟賬,大齡讀研似乎並不那麼划算。

一位2023年屆Top3名校應屆博士生,就後悔多讀了幾年書,「我今年博士畢業,拿到最高的Offer也就年薪60萬,再看看比我早工作幾年的本科同學,如今年薪百萬不罕見,手裡還攢了幾百萬,很羨慕」,他向《財經故事薈》訴苦,「要走學術道路可以讀博,但殘酷的是,讀完博士進高校也很難。」

而對於職場老炮兒來說,全日制讀研還意味著職場的中斷。

更何況,如今不少985高校,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院校,已不再為專碩生提供宿舍,這無疑增加了求學的經濟壓力。

按照市場價,每月額外的兩三千房租,三年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讀研的總成本可能會飆升至20萬。

再來看研究生教育的趨勢。近年來,研究生報考人數持續上升,專碩生的錄取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從2010年的學碩與專碩3:1的招生比例,到2023年專碩報考人數超過6成,甚至在清華大學這樣的頂尖學府,專碩與學碩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4%與26%。這無疑顯示了專碩教育的日益受重視。

回到職場現實,對於許多專業來說,本科學歷加上三年的工作經驗,可能在職場上比剛畢業的研究生更具競爭力。

而對於試圖通過讀研,來擺脫35歲中年危機的大齡職場人,「讀研之後馬上快40歲了,更不好找工作了吧」,這也是文刀的顧慮。

然而,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正如那群逆流而行的大齡考研人一樣,聽10000種聲音,但終究只能走自己的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財經故事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